[实用新型]潜行缝合持针器无效
申请号: | 95227522.8 | 申请日: | 199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29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秦垦;刘林嶓;陈言汤;牛扶幼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垦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行 缝合 持针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用于行施复合组织块移植术治疗局部组织凹陷畸形的潜行缝合持针器。
目前,在整形、美容外科常遇到一些局部组织凹陷畸形患者,如面部半侧萎缩症,需行复合组织块移植术修复,改善外观。为了不使切口瘢痕影响美观,一般将切口选择在较隐蔽的部位,距凹陷处有一定距离,例如治疗面部半侧萎缩症,将切口选择在下颌处,而且切口较小。由切口切开皮肤,经小切口向凹陷区皮下分离形成一腔隙,在身体其它部位切取一定大小的复合组织块,经小切口送入皮下腔隙中。为了避免术后组织块发生回缩、变形和移位,必须将其与皮肤缝合固定在一起,保持两周。而这一缝合过程普通持针器难以胜任。现有持针器的构造存在局限性,它仅适合组织表面的缝合,不能适应在皮下潜行隧腔中进行缝合。因为缝合时需将带针的持针器由小切口伸入到皮下腔隙中,到达一定部位后向皮肤表面穿刺,但由于缝针尖端锋利,伸入皮下腔隙过程中往往误刺周围附近组织,难以顺利到达预定部位,给手术造成麻烦,常常因此造成缝合定位不准,影响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公开一种既能保证手术效果又便于操作的潜行缝合持针器。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潜行缝合持针器,它由持针柄5和套管4组成,其中:持针柄5套装在套管4中,在套管4上开有“L”形定位槽6,在持针柄5上装有定位螺钉3,在持针柄5的端部开有装夹针1的小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1),潜行缝合持针器整体构造呈圆柱形,适合在皮下隧腔内往返穿梭运行。(2),潜行缝合持针器配有一套管,并可使缝合针在套管中自由伸缩,套管起到保护周围组织的作用,避免针尖误刺周围组织,使缝针能够顺利到达缝合部位。(3),应用潜行缝合持针器可以定位准确,手术效果好,并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者劳动量,减小病人痛苦。
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
1、针 2、线 3、限位螺钉
4、套管 5、持针柄 6、“L”形定位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潜行缝合持针器,它由持针柄5和套管4组成,其中:持针柄5套装在套管4中,在套管4上开有“L”形定位槽6,在持针柄5上装有定位螺钉3,在持针柄5的端部开有装夹针1的小孔。使用时,将穿好缝线2的针1插入持针柄5端部的小孔内。将持针柄5在套管4中向后拉回,使限位螺钉3在套管4的“L”形定位槽6中向后滑行,向右旋转持针柄5,使限位螺钉3嵌入“L”形定位槽6的横槽中固定,这时针1完全缩回套管4中。拿着潜行缝合持针器经小切口将持针器前端伸入皮下腔隙中,当套管4前端到达预定部位后,向左旋转持针柄5并向前推进,使针1由套管4中伸出并向皮肤表面刺出,用普通持针器接针,将潜行缝合持针器退出,完成一次缝合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垦,未经秦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75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错位式穴盘育苗手动播种器
- 下一篇:先、后天妇女缩阴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