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刀刨丝机无效
申请号: | 95227860.X | 申请日: | 199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668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开;赵振寰;刘茂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宗开 |
主分类号: | H02G1/12 | 分类号: | H02G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刀刨丝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去钢丝绳输送带接头处胶皮的机器。
目前国内外矿山、港口、化工、煤矿、粮仓、发电等单位越来越多地采用钢丝绳输送带。新带安装、旧带修理时,接口操作必不可少。但输送带接口工艺十分落后,接口工艺重要工作就是把埋在胶带胶层中的钢丝绳剥离出来,然后将它们交错放好,铺上生胶,在硫化床上硫化。93年美国、加拿大等国在京展出输送带时,他们的接口操作也是靠手工完成,但胶带接头一端就有约200条钢丝绳,靠手工剥离既慢又累。一条大型输送胶带一次接头就要8人工作40小时才能完成,对机器连续作业影响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刀刨丝机,它能用机械一次剥离出几条钢丝绳,不仅能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而且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多刀刨丝机,由牵引机及多刀机组成,其特征在于;多刀机有一上板(1),上板(1)上装有上刀座组件(2),刀座(2)内装有上下调刀旋钮(2-3)、刀组件(2-2)及固定螺丝(2-1);还有上压轮架组件(6),上压轮架内有上压轮(6-1),上下调节螺杆(6-2)及固定螺帽(6-3)。上刀座组件(2)与上压轮架组件(6)各一个;每一钢丝绳沿轴向布置。
多刀机还有一底板(7),底板(7)上在相应位置处装有结构与上板(1)上的相同的下刀座组件(3)、下压轮架组件(4)以及支承于基础上的支承轮组(8)。
一组支柱(9),支柱(9)将上板,底板连接在一起,支柱上下部结构以其中上下刀座组件(2)(3)分别两相应的下上压轮架组件(4)(6)相对位置枢轴组件9-2连接(9-4)的(9-5)两支柱,以便使上板可绕枢轴作启闭转动。
一牵引架(10),安装于多刀机前端,通过牵引绳(10-1)使牵引架与牵引机连接。
附图简要说明
图1多刀刨丝机的示意图。
图2多刀刨丝机的正视图。
图3多刀刨丝机的侧视图。
图4上刀开始切割时的视图。
图5展示上刀与压轮的关系。
图6展示下刀与压轮的关系。
图7、8各展示上、下刀的切割部份的截面形状。
图9、10分别展示上、下刀切下的胶条的截面形状。
图11展示多刀刨丝机加工之后的钢丝绳及应留的残胶的形状截面。
下面结合图1-8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刀刨丝机的结构作详细的说明。
图1中,01为带用的绳索牵引机,它由电动机、减速箱轮鼓及钢索组成,作为多刀机02的动力。
图2、3是多刀机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多刀机02由上板1,底板7,及支柱组9组成。上板1上安装有上刀座组件2及上压轮架组件6。上刀座组件上刀座2,固定螺钉2-1,刀组元件2-2及刀上、下调节旋钮2-3组成。上压轮架6由压轮架6、上压轮6-1、固定螺杆6-2及压轮上、下调节螺帽6-3组成。上刀座组件2及上压轮架组件6可左右调整其相对上板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输送带5之不同钢丝绳5-4之间的间距。底板7上相对上刀座组件2,上压轮架组件的位置处相应布置有下压轮架组件4及下刀座组件3,它们相对底板7的位置也与上板一样是可调的,刀与压轮的相对位置布置如图4、图5、图6所示。底板7两侧设置有车轮组8,用以支承多刀机在基础上行走。一组支柱9,一前一后将上板、底板连接在一起。其中图2左侧的支柱枢轴组件9-2连接,使上板可绕枢轴线旋转而启闭。图2右侧的支柱9-3与上板用插销组件9-1连接。多刀机工作时插销组件将上板、支柱、底板连成一体、卸活时,拔出插销,使上板可绕9-2枢轴组件转动。在图2所示上板1之左侧设置有牵引架10(它固定在上板1上),牵引绳10-1通过牵引架10将牵引机01的动力传送到多刀机02。如图7-8所示的上、下刀分别与钢丝绳芯半径相适应的上、下V形刀或半园形或其它适当的形状它们能切下的橡胶条截面形状分别如图10、图9所示。下平压轮4-1表面是平的上压轮6-1则具有与上刀相应的截面形状,其具体形状如图5、6所示。
下面介绍本多刀刨丝机的操作过程。
首先把要接头的输送带5的两端根据接头长度开下刀区5-1见图1、图2。下刀区5-1宽约200至250毫米,其长度与输送带总宽度一样。
5-2和5-3是输送带的上下层胶。
然后根据输送带钢丝绳5-4之直径及中心距选择上、下刀元件组件2-2及3-1并调上、下刀之间的距离使之与芯径相应。
根据上、下刀位置调整相应的下、上压轮架组件4及6的位置,其相对情况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宗开,未经王宗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78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