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5227919.3 | 申请日: | 1995-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3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雅康培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长安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自行车 车把 前叉 组合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改良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组合结构,其中(1)前叉竖管不具有螺纹;(2)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竖管内且其上设置有一阶段部以压住压力调整束子组件,此压力调整束子组件包括一具有缺口的锥圈,其呈上下两个锥面,上锥面配合调整束子的锥面以产生适当的压力同时向下将下锥面压入车首碗组上碗盖内的同一斜度锥面,以使固定住垂直中心,去除不必要的间隙,如此车首碗组的轴承才能平滑转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减少很多螺纹加工与焊接处,降低成本,增加安全度,而且简化装配程序,减少需用的工具。
习用的自行车车把立管及前叉组合结构,大致有下述三种结构:
结构I:其中前叉竖管具有阳螺纹,且在上轴承的碗盖内的径向有同一尺寸的阴螺纹,碗盖的上端再套设有同一尺寸的具有阴螺纹的螺帽,以此二阴螺纹构件对迫以防止轴承组松动,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竖管内得并不压迫到轴承组或螺帽。
结构II:其中前叉竖管具有阳螺纹,在上轴承碗盖上端装设有同一尺寸阴螺纹之螺帽两个,以此二螺帽对迫以防止轴承组松动,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竖管内但并不压迫到轴承组或螺帽。
结构III:如美国专利第5,095,770号,其中前叉竖管不具有阳螺纹,在上轴承的碗盖内的径向设置有一锥面,其中装设有同一斜度且有缺口的单向锥圈后,再套上车把立管,然后以竖管顶端内设置的阴螺纹配合竖管上方顶盖的阳螺纹形成一上迫紧组件以下压车把立管,使车首碗组产生适当的压力。
然而上述习用结构具有如下的缺点:
1.结构I与II:因前叉竖管要车制螺纹且要搭配两个大螺帽,致使制造成本增加,同时有螺纹的管壁强度减小。而且在装配调整时要用很大尺寸的开口扳手,故须要技术熟练的技工(如自车行店)才能调整压力。
2.结构III:套接车把立管须要很多焊接工作与加工,成本较高。前叉竖管内套设具有阳螺纹的顶盖也须特别工具,使装配修理工作困难而成本高。
为克服上述习用结构的诸多缺失,申请人乃潜心研究一种改良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组合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改良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组合结构中,车把立管插入前叉竖管中,该立管为一上大下小形成有一阶段部,该阶段部可紧抵在前叉竖管顶部的压力调整柬子的上端面,以使压力调整束子产生向下传递的压力,又在该内管的底端下方设有一舌状管,该舌状管的顶端亦设置有与该内管底端斜面配合的斜面,且该舌状管的顶端亦设置有与该内管底端斜面配合的斜面,且该舌状管底端设有一螺纹孔,使得当组装车把立管于前叉竖管中时,可借助一螺栓自其面端穿入并螺入该舌状管中,并于旋进该螺栓时,借助舌状管的斜面与立管底端的斜面产生偏向移动而使立管与舌状管的相对侧边分别与前叉竖管的内壁产生迫紧作用,进而使车把立管定位于前叉竖管中并与之紧密接合以达到轴向与径向定位。
上述结构中的车把立管亦可不具有一阶段部,而于立管的外表面适当处设置螺纹以与一锁紧螺母螺合,使得当组合车把立管于前叉竖管时,该锁紧螺母可紧抵在压力调整束子上而发挥如上述实施例的立管阶段部的功能。
又,舌状管下端亦可车制一环沟以装设O形环,使舌状管与前叉竖管内壁产生阻力,如此可在固定车把立管时产生一向下压的力量以减少整个轴承碗组组件的间隙。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1)由于车把立管的螺纹与焊接处较少,故制造容易,成本较低;(2)由于车把立管为插入式,故前叉竖管可不需伸出车首管许多,因此其高度可以较前述习知的结构III的前叉竖管短;(3)本实用新型不需要使用如结构I,II大尺寸开口扳手,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工具以植入结构III的前叉竖管内的具有阳螺纹的顶盖,只须以一般习用的六角扳手即可作装配调整工作;且(4)车把立管及前叉竖管的焊接与车制部位最少,因而,大大地增加构件强度。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优点更容易了解起见,申请人将配合下列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其中显示车把立管组件的螺栓尚未被旋紧的状态;
图3为图1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其中显示车把立管组件的螺栓被旋紧的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结构的组合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雅康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雅康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7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