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割灌机集禾架无效
申请号: | 95228533.9 | 申请日: | 199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437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允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东五一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34/00 | 分类号: | A01D34/00;A01D5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割灌机集禾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割灌机集禾架。
目前广大农村收割水稻、小麦等杆状农作物仍主要沿用几千年的手工收割方式、费时花工、劳动强度很大,而大型农场有采用机械收割机,但成本巨大,且操作机能要求高,并只能适应平原大田使用。现有在园林等行业广泛使用的便携式割灌机,因其重量轻,操作简单,又便于携带,其工作杆的圆形刀盘转速快,切割效率极高,市场前景很好,但该设备也只能用于割草或灌木枝,切割下的草或树枝成无规则形状杂散四周,不便于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现有割灌机结构,设计一种配件集禾架,使其能整齐地码放切割下的杆式作物。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集禾架的主体是一带弧形框架,框架的下侧设有定位装置,用于将框架固定在刀盘上方的齿轮箱上。工作时,弧形框架前缘插入禾株后,割灌机工作杆往横向切割,割断的禾株后靠到框架上,停止工作杆的横向运动,割好的禾株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自然倒出框架整齐码在一侧地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定位方便,与割灌机配合使用,能整齐地码放切割下的杆式作物,且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割灌机集采架示意图。
图2割灌机集禾架使用状态图。
参照图1集禾架的主体是一带弧形的框架1,框架1的下侧设有定位装置,定位装置是设在框架1下侧的固定板7和夹紧块8,固定板7和夹紧块8上对应设有螺栓孔6,用于将框架1固定在刀盘上方的齿轮箱上。定位方式也可直接通过螺栓将固定板7锁在齿轮箱外壳上。在弧形框架1的底部固定有一集禾斗2,且略靠框架1的一侧。用于收集切割下的作物,避免与刀盘产生摩擦,弧形框架1可用金属丝做成,也可用塑料注塑而成,此时集禾斗也用塑料注成,弧形框架1在固定集禾斗2的一侧弧度较小,且前伸较短,另一侧弧度较大且前伸较长。
参照图2割灌机集禾架的使用状态,框架1通过固定板7和夹紧块8,抱住刀盘3上方的齿轮箱4,并通过螺拴9锁紧定位。工作杆5的工作方式是单向横扫,框架1弧度较大且前伸较长的一侧,便于横向收集禾株,而弧度较小且前伸较短的一侧,是便于倒出切割好的作物。
我们对该设备收割水稻与人工收割进行粗略对比,其工效是6∶1。而且劳动强度低,实用性强,只要杆式作物均能胜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东五一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闽东五一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85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沉浮式水田稻麦联合收割机
- 下一篇:一种坐式三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