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旗杆自动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29400.1 | 申请日: | 199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17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萃华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E04H12/3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旗杆 自动 升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尤指能以一夹固有旗帜的挂杆,藉由拉绳带动使旗杆自动升降的装置。
传统的旗杆,皆于杆端设有一滑轮,使一拉绳穿套于该滑轮后,垂立于地面,以供旗帜穿套、绑缚于该拉绳后,由拉绳于一边下拉,一边放松的动作中,将旗帜升至杆顶或降至地面,当升降旗时,大都配合有适当的升、降旗歌,因此,操控升、降旗者,须适当控制升、降速度,非常麻烦,且当旗帜升于杆顶时,如风向呈单一方向,该旗帜自可随风飘扬,当如遇风向不定的气候,则旗帜易被风向吹得乱飘,不但有失观瞻,且失去旗帜的象微意义,甚至旗帜整面卷绕于旗杆上,不但无法清楚辨识,更有辱旗帜的尊严,难免使人有不严肃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旗杆自动升降装置,主要设有一可供套设于旗杆的环形本体,于该环形体内缘设有对称的滑轮,并于该本体两相对侧设有供拉绳穿设的套轴,且于本体外缘设有沿其圆周环设并于其内部H形滑槽贯穿的开口,以供夹套旗帜挂杆固定件的滑轮,当环形本体套合于旗杆时,拉绳可藉由底部的驱动装置,控制旗帜的自动升降。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旗帜挂杆由上、下固定件夹固一杆体所构成,使该杆体可由固定件予以拆卸,以利于旗帜的套挂或取卸。
本实用新型的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环形本体,由左、右对称的半圆体组成,各半圆体内缘嵌设有对称的突伸滑轮,圆周面外侧设有对称的拉绳套轴,并于其中一套轴设有固定螺栓,外缘则设有一沿圆周面环设的开口,内部设有呈H形的滑槽,该开口与H形滑槽呈贯穿相通状;
两挂杆固定件,为一环体,其上方为具开口的螺纹部分,底部横向延伸有轮杆,于该轮杆上挂设有滑轮,旗帜的挂杆穿设于所述环体中,以螺帽旋合于环体的螺纹部分,以固定该挂杆,所述滑轮可滑动地套合于所述环状体内部的H形滑槽中;
一驱动装置,由一传动马达及控制电路组成,传动马达的原动轴枢接有一具齿纹的传动轮,并于其两侧分别设有并列的支撑轮以供绕设所述拉绳;
所述两环状体套在旗杆上,经由所述驱动装置的传动,使穿设于环状体套轴的拉绳产生上下动作,带动环状体升降。
所述的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环状体内部的H形滑槽,由滑槽上方至底部形成一斜度,以使所述滑轮得以顺利转动。
所述的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的左、右半圆体,分别于半圆切面上方设有锁固所述左、右半圆体的固定柱及套筒。
所述的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体内缘的滑轮,套设于所述本体内缘的沟槽中,所述滑轮架两侧延伸的突肋套合所述沟槽的滑轨。
所述的旗杆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滑轮架后端与滑槽的底部间夹设有一弹簧,藉由该弹簧的张力,构成所述滑轮架的定位。
本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其新颖性,将配合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2:本创作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本创作的挂杆滑轮与本体滑槽套合示意图。
图4:本创作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5:本创作的控制电路方块图。
图6:本创作的操作实施例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1、2,本创作大致设有两个由半圆体11、12及21、22组成的环形本体1、2,其中,各半圆体11、12、21、22分别由上、下盖体以高频焊接方式密合,并于密合同时,在其内缘置入滑轮13及23,且各半圆体11、12、21、22的外侧上方分别设供拉绳3穿设的套轴111、121、211及221,且其中的套轴111、211于穿设拉绳3后,并以一螺栓110、210予以固定,而外缘则设有一沿圆周面环设的开口112、122、212及222,该等开口并与各半圆体内所设具适当斜度的H型滑槽113、123、213及223呈贯穿相通,半圆体11、21的半圆切面上方则分别设有固定柱114、214,当其对称的半圆体12、22于相互套合时,能由该半圆体12、22的半圆切面上方的套筒124、224穿设一螺丝125、225而锁固于固定柱114、214,以形成两环状本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萃华,未经杨萃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9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