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板全开启无碎片背压托架无效
申请号: | 95230094.X | 申请日: | 199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2777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2 |
发明(设计)人: | 由宏新;温殿江;李志义;丁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17/16 | 分类号: | F16K17/16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修德金,裴毓英 |
地址: | 11602***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板 开启 碎片 托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金属爆破片装置用的背压托架,属于防爆领域。
为了解决防爆装置中爆破片在工作时,由于管道或设备容器产生负压,而使爆破片产生向内的凹瘪,都在爆破片的内侧(即接触工作压力的一侧)加有背压托架。这种背压托架,在采用正拱型或平板型爆破片装置时应用,而采用反拱型爆破片装置时则不用。对背压托架的要求一般是:①背压托架在开启时张口要大,以保证大的泄放面积;②承受背压能力要高;③托架碎裂时无碎片。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在已有技术中,通常有两种形式的托架:①非张裂型背压托架,即在金属薄片上开有多个弧形通缝;②张开型或放射型背压托架,即由金属薄片的中心向周围开有多个放射状通缝。这两种形式的背压托架不足之处是:张裂后泄放面积小于设计面积,这是由于张开后靠近夹持器内周边的叶片根部,有相当一部分不能翻转,从而影响泄放量,特别是托架较厚时更是如此。对于平板型爆破片装置所采用的平板型托架也一样,在托架较薄时,承压能力较低,如托架厚度增加,则不易完全翻转打开,影响泄放面积,不能满足要求。
当采用全开无碎片平板型或正拱型金属爆破片装置,在出现较大负压、爆破片产生由外向内的压力时,为保证爆破片不会因容器内部形成真空或因外压造成平面或凸面受压而被压瘪,和在张裂时能有较大的泄放面积,特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设计出泄放面积大、承受压力高并且破裂时无碎片的平板型及凸面型的背压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在保证无碎片的前提下,增加环形通缝[2]的长度,同时要使由各通缝[2、4]之间所形成的叶片[6]在破裂前所能承受的背压不等,以使在张裂过程中由中心的叶片先张开,而后逐渐使两侧的叶片[6]在中心叶片张开的带动下,逐渐连续张开。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平板全开启无碎片背压托架,是由在金属板[1]上加工带有连桥[3]的环形通缝[2]、放射状通缝[4]、在环形通缝下面金属板的抗背压侧固定有托板[5]所构成,其特征是:在被环形通缝[2]所包围的圆形金属板上,位于通过连桥[3](ab)中点的环形通缝[2]中心线的两侧,开有数条由连桥[3]向环形通缝[2]中心方向散射的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其进一步的特征在于,该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与通过连桥[3]中点的环形通缝[2]中心线的夹角一般为10~20°,通常为12°;连桥[3]的弦长应占环形通缝[2]长度的2~10%,通常取值占3%;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起点(即C点)于环形通缝[2],并指向连桥[3]方向,通常指向环形通缝[2]的起点(即a点)与终点(即b点),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终止(即终点d)于到连桥[3]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连桥[3]的长度(ab)处,一般应终止于等于连桥的长度处,以保证最大的泄放面积、无碎片以及被环形通缝[2]所包围的各叶片[6]按设计要求同时开启;各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终点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连桥[3]的长度(ab);被环形通缝[2]和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所包围的各叶片[6]的面积,通常不相等,一般处于中间位置的叶片[6]的面积略大于处于其两侧叶片[6]的面积;托板[5]的形状可以是一个环形,也可以是由多个互不连接的圆形、矩形、方形、椭圆形、多边形的小块所构成。托板[5]的一部分被固定在包围环形通缝[2]的金属板[1]上,另一部分横过环形通缝[2]以承托被环形通缝所隔开的各叶片[6]。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①泄放面积大,不仅比非张开型大,也比张开型的大;②抗背压能力与张开型相比大1倍以上;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泄放面积的情况下开缝结构简单合理。
本实用新型适合于平板型全开启背压托架,也适用于正拱型全开启无碎片背压托架。
下面是对本实用新型附图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压托架结构俯视示意图。在金属板[1]上,开有环形通缝[2],其起点a与终点b之间的无通缝部分的距离构成一个连桥[3],由环形通缝[2]向连桥[3]方向开有数条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各通缝间构成多个叶片[6],在环形通缝[2]两侧的虚线表示固定在背压托架背面的托板[5],放射状助开启通缝[4]与通过连桥[3]中点的环形通缝[2]中心线间的夹角为1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压托架结构仰视示意图。符号均同图1。图中示出环形托板[5]的外缘被固定在环形通缝[2]的外侧金属板[1]上,其内缘处于环形通缝[2]的里侧,以承托各叶片[6]。虚线为环形通缝[2]。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压托架结构又一种形式的仰视示意图,符号均同图1。它与图2不同之处是托板[5]呈小圆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00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