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节水坐便水箱内配件无效
申请号: | 95230376.0 | 申请日: | 1995-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33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3-27 |
发明(设计)人: | 韩维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维学 |
主分类号: | E03D9/02 | 分类号: | E03D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1000 辽宁省辽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节水 水箱 配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控节水坐便水箱内配件,用于水箱的自动进水和手动自控变量放水。
随之人们的生活改善,厕所逐渐改为坐便。目前使用的坐便,即使小便或吐痰,一拨手柄,满箱的水直到淌完方止,势必浪费大量水。而且,大多数由于排水门关闭不严,造成常年小流慢淌。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自控节水坐便水箱内配件。这样的水箱,小便或吐痰时,手柄右拨,水箱内的水流到一半可止(流量可调);大便时,手柄左拨,水箱内的水淌完方停。而且平常没有漏流水现象。这样,既方便用户,又可节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对已有水箱内配件进行改进,它主要由手柄、螺管、水阀架、调水钉、闸卡、双槽偏心轮、提臂、浮球杆及浮球、进水管、进水口、排水门、溢水管、消声管和进水阀所构成。在手柄的同轴上串有水阀架,轴的末端固定着双槽偏心轮。手柄及同轴通过螺管固定在水箱壁上。在水阀架上设有一轴,其上串有闸卡和提臂。在水阀架上还设有进水阀,进水阀通过浮球及浮球杆控制进水。进水阀分别联通消声管和进水管,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水箱与进水口相接。在提臂的另一端通过拉线控制排水门的开关。在排水门下面还设有溢水管。浮球杆的另一端设有调水钉。在水箱注满水时,拨动手柄,双槽偏心轮被闸卡卡住并将提臂托起,便带动压盖式排水门开启,此时进行冲洗过程。冲洗过程由于水箱中水位下降,当浮球下沉一定位置时浮球杆另一端的调水钉便将闸卡托起,致使双槽偏心轮及手柄复位。此时,提臂也随之复位,压盖式排水门将冲洗口封严,冲洗停止。进水阀继续往水箱里通过消声管注水,浮球不断上升而浮球杆另一端的调水钉在下降,致使闸卡复位。由于双槽偏心轮的作用,手柄左右拨动使闸卡卡住双槽偏心轮时与调水钉的距离不同,至使浮球下沉不同位置时,调水钉才将闸卡托起而来控制冲洗流量,达到自控节水目的。在压盖式排水门硬橡塑胶盖下设有软橡塑密封圈,使排水门关闭严实,杜绝漏流水现象产生。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一是小便或吐痰冲洗时节水;二是排水门封闭严实,不产生漏流水现象;三是消声管出口在水箱底部,注水时没哗哗声;四是当进水阀失灵时,水箱中水可通过溢水管排出避免水从水箱上方四溢。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参见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是由手柄1、螺管2、水阀架3、调水钉4、闸卡5、双槽偏心轮6、提臂7、浮球杆8、浮球9、进水管10、进水口11、排水门12、溢水管13、消声管14、进水阀15等构成。手柄1及其同轴通过螺管2固定在水箱壁上。在手柄1的同轴上串有水阀架3,其末端固定着双槽偏心轮6。在水阀架3上设有一轴,其上串有闸卡5和提臂7。在水阀架3上还设有进水阀15,进水阀15通过浮球9和浮球杆8来控制水箱进水。进水阀15分别联通进水管10和消声管14,进水管10的另一端通过水箱与进水口11相接。消声管14的出口在水箱底部。在提臂7的另一端通过拉线控制排水门12,排水门12是硬橡塑制成,为封闭严实,其下套有软橡塑的密封圈。在排水门12的下方设有溢水管13,当进水阀15失灵时,水箱水可通过溢水管13排出。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水箱注满水时,小便或吐痰后右拨手柄1,双槽偏心轮6被闸卡5卡住并将提臂7托起,从而带动排水门12开启,进行冲洗过程。当冲洗到一定程度,由于水箱水位下降,浮球9下沉一定位置时浮球杆8另一端上的调水钉4便将闸卡5托起,至使手柄1、双槽偏心轮6及提臂7复位,排水门12使将冲洗口封严,冲洗停止(冲洗流量通过调水钉4调整)。此时,进水阀15继续通过消声管14往水箱里注水。由于消声管14出口在水箱底部,注水时没有哗哗声。水箱注水到一定量,浮球9连同浮球杆8及调水钉4复位,闸卡5也就复位。由于双槽偏心轮6的作用,大便后手柄1左拨,使闸卡5卡住双槽偏心轮6时与调水钉4的距离较远,直到浮球9下沉到最低位置才能带动调水钉4将闸卡5托起而使冲洗停止,此时水箱中的水已流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维学,未经韩维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0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