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井口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95230514.3 | 申请日: | 1995-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12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占林 |
主分类号: | E21B36/02 | 分类号: | E21B36/02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121001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井口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加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原油井口加热的高效节能井口加热炉。
现有技术中,原油出井口,经过水套炉循环加热,既采用天燃气为燃料,将水套炉中的水加热,油在水套炉中循环后被加热,这种加热设备,加热效率低,原油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50℃,油的流动性不能达到需求,还容易产生回压的现象,造成油井事故,所以,还往往在出油口加入从泵站打来的稀油,以把原油稀释,降低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这样,在井口需配置四条专用管路;即水管、天燃气管、稀油管和输油管,因而设施复杂,输油成本高。
除了采用水套炉加热以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电感加热器的,但其受电量限制,只能适应日产量在35立方米以内的油井,且对油的粘度还有一定的要求,因而,适用范围窄,专门配置的变压器还经常出现故障,很难在油田进行推广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节省能源,减少管道输油阻力,加快原油的流速,避免产生回压并可省去天燃气管、水管和稀油管的高效节能井口加热炉,以降低输油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它有一个底座,在底座内安装有超导发热室,在底座上安装有炉体,在炉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通过进油口安装有进油管;在炉体内安装有热导管,所说的热导管与超热导发热室相连通;在炉体外还安装有一个与炉体出油口相连通的二次加热室,在二次加热室内安装有二次热导管,并在二次热导管外安装有套管,所说的套管与二次热导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二次加热室的底部安装有与二次热导管相连通的二次加热室,在炉体内还有一个油道隔板,工作时,原油从抽油机带压通过进油管进入炉体内并被预热和加热;油温升至50℃~60℃;然后靠油的自压,预热和加热后的油通过油道隔板的出油口和炉体的出油口进入二次加热室,被二次加热,油温可提高至80℃~90℃,再从二次加热室的出油口进入输油管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由于采用了炉体内油道隔板和收缩室的设计及在炉体外增加了二次加热装置,可使原油经过超导加热装置实现预热,加热和二次加热,提高了油温,油温可达到80℃~90℃,与用电加热比较,可节能70%左右;还由于采用二次加热装置,使加热炉体积相对减小,从而可以满足高产量油井的需要;用14KW/h~18KW/h的电量可满足产量为20m3~50m3油井的需要。
2.采用超导加热炉之后,由于油温迅速提高,加快了原油的流速,克服了输油时由于原油粘度高而产生的回压,因而省去了天燃气管、水管和稀油管,且不再使用天燃气和水及稀油,因而降低了输油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油井的产量。
3.由于该加热炉采用电加热并可自动控温,因而安全可靠,并且便于操作和管理,因而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底座2,在底座2内安装有超导发热室1,所说的超导发热室内安装有套有不锈钢管的石英加热器,不锈钢管外、超导发热室中装有超导介质;在底座2上安装有炉体12,在炉体12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并通过进油口安装有进油管11;在炉体12内安装有热导管9,所说的热导管9底部开口与超导发热室1相连通,顶部封口,形成一个导热腔体;在炉体12外还安装有一个与炉体出油口相连通的二次加热室8,在二次加热室8内安装有二次热导管6,并在二次热导管6外安装有套管7,所说的套管7与二次热导管6之间有4~5毫米的间隙;在二次加热管8的底部安装有与二次热导管6相连通的二次加热室3,二次加热室3内也装有如超导发热室1内相同的电加热器和超导介质;在炉体12内还有一个油道隔板10,自然将炉体12内分成加热室和进油通道两个部分;为了提高加热效果,阻止冷热油直接混合,在炉体12内的底部安装有收缩室5,又将炉体12内分成上部预热室和下部加热室两个部分;收缩室5的底部与油道隔板10的底部分别加工并相互连通的出油孔;工作时,原油从抽油机带压通过进油管11进入炉体12内,按图示箭头方向流通,首先是在炉体12内上部预热室部分被预热,接着进入炉体12内下部收缩室内既加热,充分被加热,然后带压的油从收缩室底部并通过油道隔板10底部出油口进入进油通道并通过炉体12上部出油口进入二次加热室8内,再进入二次热导管6与套管7之间,再次被加热,由于热导管6与套管7之间的间隙控制了油层的厚度,使原油与热导管的接触面积成倍增加,又由于进入该加热室的原油是经过炉体内预热和加热的原油,所以,在此处油温迅速提高,达到80℃~90℃,最后,被加热的原油通过二次加热室底部的出油口进入输油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占林,未经郭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0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