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无效
申请号: | 95233002.4 | 申请日: | 1995-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1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钟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钟实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晶体 植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人工晶体(后房型)植入器,适用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目前,在白内障手术中,现代囊外摘除合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手术日趋普及。其手术所用器械主要是晶体镊,晶体镊存在着横向张合空间较大,前房需要较大开放口,且在夹持晶体袢时易松脱,反复进出前房的机会较多,造成组织损伤,术后反应较重,而且晶体镊作旋转式植入时也极不方便,影响手术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纵向夹持人工晶体的植入器,以便能在前房开口较小,开放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以达克服横向夹持人工晶体的晶体镊所产生的缺点之目的,提高一次进入前房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内芯、外套管、弹簧和定位装置组成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内芯是由粗、细不同的两段不锈钢丝做成的内芯柄和内芯针构成的,内芯针的头部做一“]”状夹持口。外套管是由不锈钢管做成的套管头和医用塑料管做成的套管杆、套管帽构成,套管头端部开一两边不一样长的“”形夹持口,套管杆2外表大部和套管帽外表前部注塑成螺纹状,套管帽未端开一套管帽孔。定位装置是由两个导向槽、两个导向片和一定位螺丝构成,两个导向槽对称地固定在套管杆内,两个导向片对称地焊在一个有定位螺丝的不锈钢环上,在导向片前套管杆内部设一弹簧,安装时,要通过定位装置使内芯针“]”状夹持口与套管头“”状夹持口开口方向在一个平面内。用“”状夹持口可作不固定性夹持,通过内芯上下运动,两个夹持口形成一个纵向闭合夹持口,可作固定性夹持。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达无开张度,使用自如,灵活方便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无横向张合角度,对晶体袢夹持牢固,操作方便灵活,既适用于旋转式人工晶体植入,又适用于压袢式人工晶体植入,即使在缝合切口后,也能进入前房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成功率明显提高,减轻了术后反应。
附图1,本实用新型剖视示意图。
附图2,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剖视示意图。
附图中:1——内芯柄,2——导向片,3——内芯针,4——内芯针“ ”形夹持口,5——套管帽,6——套管帽孔,7——套管杆,8——套管头,9——“U”形夹持口,10——导向槽,11——弹簧,12——套管杆螺纹,13——定位螺丝。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用粗细两段不锈钢丝做成内芯,内芯后部为内芯柄(1),前部为带“]”形内芯针夹持口4的内芯针3,用一细不锈钢管(直径约1mm左右)做成端部为“”形夹持口9的套管头8,用医用塑料管做成外表有螺纹12的套管杆7,套管杆7前端为锥状,与套管头8胶接成一体,套管帽5与套管杆7以螺纹方式连接,套管帽5后端有套管帽孔6,定位装置由导向槽10、导向片2和定位螺丝13组成,导向槽10对称地固定在套管杆7内,导向片2是在不锈钢环上对称地焊上两个不锈钢片作成,其环部有一个定位螺丝13,安装时,内芯插入套管7和套管头8的结合体内,放入弹簧11,套入导向片2,并使导向片2放入导向槽10内,旋转内芯柄1,使内芯针“]”形夹持口4与套管头“”形夹持口9开口方向在一个平面内,且“]”形夹持口4的开口方向朝向“”夹持口9的短边一侧,扭紧定位螺丝13,拧上套管帽5,使内芯柄1从套管帽孔6中伸出,即可使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根据手术人的习惯植入方法,作旋转式植入,或压袢式植入,单独用“”状夹持口或“]”状与“”状夹持口配合分别可完成插、钩、夹、拉、旋、压等动作,较好地完成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钟实,未经李钟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3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力升降式浮动排水堰
- 下一篇:铅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