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舌互锁复开电磁门锁无效
申请号: | 95233058.X | 申请日: | 1995-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4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站;万本坚;刘希远;王学桥;江志坚;时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即墨市五金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洋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中南 |
地址: | 2662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锁 电磁 门锁 | ||
一种双舌互锁复开电磁门锁。
已有电磁门锁为民宅遥控开锁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其锁定机构仅限于控制摇臂与止退板的相对位置,使一单舌——电磁呆舌伸缩实现开关。该机构的锁定功能在门受冲击、振动或晃动时会失效,即摇臂受振脱开,单一呆舌缩回,显然这是安全的致命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电磁门锁功能单一、安全系数低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两个锁定机构并且能够互锁的双舌互锁复开电磁门锁,即既具备电磁门锁的功能,又具有双舌复开门锁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在已有电磁门锁基础上,在其锁壳内靠近电磁呆舌一侧设置一主要由复开锁舌、拨叉、托身、方架、支柱和弹簧等组成的复开门锁机构,通过支撑柱和拨片支撑并交联方架和托身,使复开锁舌前后移动而锁定或开启。当复开锁舌开出锁壳时,托身前端左下角(A)恰好抵住电磁呆舌右上角(B)部位,这时复开锁舌锁定电磁呆舌无法退回锁壳内,即使受振或冲击止退板松动移位也无妨。电磁呆舌的开启则可以通过钥匙拨片使拨叉后端移到一定位置(如同电磁制动时)C部位触动摇臂D处,即松脱止退板,锁定部位A′、B′释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复开锁舌伸出状态)。
图2.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复开门锁机构零部件及其组装示意图。
其中:1.复开锁舌;2.铆柱;3.螺钉;4.拨叉;5.托身;6.套管;7.支柱;8.限位卡;9.挡片;10.弹簧;11.方架;12.支撑柱;13.大限位卡;14.摇臂;15.电磁铁;16.锁壳;17.止退板;18.斜舌;19.电磁呆舌;20.拨片;21.复开门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由电磁呆舌19、斜舌18、止退板17、电磁铁15、支撑柱12、摇臂14和锁壳16包容而成的电磁门锁机构及其一侧设置的复开门锁机构两部分组成,如图1、图2所示。该复开门锁机构有一限位定向联动组件,即通过一端固定在锁壳16上起支撑和导向作用的一只带台阶的且有限位槽的支柱7贯穿其中,自下而上依次有一个异形结构的方架11,其间有长条孔的钥匙状托身5及穿入其长条孔间的塑料套管6,在该套管6外的螺旋状弹簧10,挡住弹簧10和套管6的挡片9和嵌位在支柱7上端的限位卡8构成;而伸缩锁定组件是将一个有长短臂的类似凹形构件的拨叉4以两个螺钉3与上述托身5上的螺孔固定在一起(托身上的半圆形缺口是便于安装维修用的),该拨叉4又经由铆柱2跟复开锁舌1固定成一体构成。
如图3所示,上述方架11和托身5是复开门锁机构的关键部件,方架11上下两片的间隙形成一个导槽与托身5相配装,使托身5在其间可灵活移动,两片上下皆有一椭圆孔且下小上大,使套管6穿过上孔承托在方架11下片上。方架11一端的小圆孔0则穿入支撑柱12,使方架11以支撑柱12为中心可上下移动,凭借方架11前端上部的直钩L可以落入托身5上侧的三个V形槽N中任一个,即托身5的V形槽与方架11配合可起限位锁定作用。托身5的下侧设有三个锯齿形的三个槽M,三个槽中心距相等,拨片20旋动时则拨动该锯齿形槽步进前移或后退,实现开关功能。而设置在套管6之外,挡片9之下的弹簧10的一端由锁壳16上侧定位,另一端则由方架11上片的一个翻边突起限位,以保证方架11在未受力时,受弹簧10的弹力而自动下移,此时方架11前端的直钩L则恰好落入托身5的一个V形限位槽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具备遥控开锁的电磁门锁的功能,而且还有复开弹子门锁的功能。锁具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广泛适于普通民宅和各种别墅院宅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即墨市五金电子研究所,未经即墨市五金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3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