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管胆汁回输器无效
申请号: | 95233491.7 | 申请日: | 199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21971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2-14 |
发明(设计)人: | 滕木俭;李红;毕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专利法律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维斗 |
地址: | 2500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胆汁 回输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外科手术器械,尤其是T管胆汁回输器。
在肝、胆、胰手术后均需要胆汁引流。当前,用现有的T管引流存在有胆汁不能回收的问题,造成体液和消化液大量丧失,这不仅易使病人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和受过多输液的痛苦,而且使患者出现消化功能差、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加重负氮平衡、免疫力下降和并发症增加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将引流到体外的胆汁,滤去胆砂、纤维分泌物,保留胆汁全部有效成份并回输到十二指肠内的T管胆汁回输器的技术方案。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在主要包括有引流T管1和导管2的T管胆汁回输器,本方案的特点是T管1的竖管和横管的一侧内有并行的回输管9和输气管8构成三腔管,回输管9和输气管8在T管1的竖管外与T管1分离,T管1则与导管2连接,导管2的出口端连接一个有过滤网袋4的收液袋6;在收液袋6上端装有带封盖的注药口5,而在收液袋6的底端有回输导管13,在回输导管13接近收液袋6处套装一导液管调节开关7,调节开关7后的回输导管13与从T管1的竖管分离的回输管9连接,此处的输气管8与一单向阀11连接;而在T管1横管一侧伸出的回输管9和输气管8终端的输气管8上有一充气球囊10。本方案还有如下具体特点,即所述的收液袋6上还装有挂扣3。所述的收液袋6是透明体,其上还标有容量刻度12。所述的输气管8上的充气球囊10围绕着回输管9。
由本方案构成的T管胆汁回输器,由于有过滤网袋的存在,可以将引流到体外的胆汁滤去胆砂和纤维分泌物,把胆汁的有效成份保留在收液袋内,再经回输管回输到十二指肠内。为避免胆汁存放时间长或温度高引起胆汁变质,还可通过收液袋上的注药口向胆汁注入抗生素和无毒防腐剂。为防止回输管从肠道中滑脱,故有与回输管并行连接一带有充气球囊的输气管,由单向阀处送气经输气管到球囊,将球囊充气膨胀,使输气管连同回输管不会滑出肠道,保证了胆汁回输到肠道。采用本方案既充分引流了胆汁疏通了胆道,又解决了因长期胆汁丧失造成对人体的影响。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T管胆汁回输器是T管1的竖管和横管的一侧内有并行的回输管9和输气管8构成三腔管,回输管9和输气管8在T管1的竖管外与T管1分离,T管1则与导管2连接,导管2的出口端连接一个有过滤网袋4的收液袋6,该收液袋6是透明体,其上还标有容量刻度12。在收液袋6上端装有带封盖的注药口5和挂扣3,而在收液袋6的底端有回输导管13,在回输导管13接近收液袋6处套装一导液管调节开关7,调节开关7后的回输导管13与从T管1的竖管分离的回输管9连接,此处的输气管8与一单向阀11连接;而在T管1横管一侧伸出的回输管9和输气管8用来插入肠道的终端的输气管8上有一充气球囊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未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34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旋转式输液架
- 下一篇:智能型电磁感应烹饪回转保温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