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脉点滴针头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95234011.9 | 申请日: | 199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246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希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希云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脉 点滴 针头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脉点滴针头固定器,属于医疗用品。
目前,患者需要在医疗部门进行静脉点滴时,一般都是医护人员将针头穿刺于患者静脉后,再用若干条胶布将针头和输液管与患者皮肤相固定。此种传统的固定方式不但操作起来相当麻烦,而且所固定的针头角度很难以掌握,再者,在取针时需将若干条胶布撕下,若遇到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其所造成的痛苦则相当难以忍受。由此,长期以来在静脉点滴针头固定问题上,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不足部分的静脉点滴针头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静脉点滴针头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插板、槽口、槽板、管槽及针头口,固定器的上部左侧高、右侧低呈坡状,固定器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由两块槽板形成的左侧高、右侧低的两个槽口,固定器面上的轴向有左侧高、右侧底呈坡状的管槽,管槽的右端有针头口,插板与固定器上的槽口相配合。使用时,针头穿刺于患者静脉后,将固定器放在针头的下部,并使其与患者皮肤相接触固定,然后将针头座落入针头口内,输液管落入管槽内,插板插入槽口内将针头、输液管固定,即可进行静脉点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一、操作简单,减轻了医护人员的繁琐劳动;二、针头与患者皮肤的角度实现了标准化;三、避免了在取针时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说明书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静脉点滴针头固定器,包括固定器(1)、插板(3)、槽口(4)、槽板(2)、管槽(5)及针头口(6),固定器(1)上部左侧高、右侧低呈坡状,固定器(1)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由两块槽板(2)形成的左侧高、右侧低的两个槽口(4),固定器(1)面上的轴向有左侧高、右侧低呈坡状的管槽(5),管槽(5)的右端有针头口(6),插板(3)与固定器(1)上的槽口(4)相配合。固定器(1)的底部为平面,并涂有防皮肤过敏胶层(7)。固定器(1)的底部平面上所涂有的防皮肤过敏胶层(7)为聚异丁稀或聚异丁醇。
制作时,用塑料分别注塑固定器(1)和插板(3)后,在固定器(1)的底部涂上防皮肤过敏胶层(7),即聚异丁稀或聚异丁醇,然后将固定器(1)和插板(3)装配在一起用塑料膜密封包装后待用。
使用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穿刺成功后,将固定器(1)放入针头的底部,并使固定器(1)底部胶层(7)与患者皮肤相接触固定,将针头落入固定器(1)右端的针头口(6)内,输液管落入固定器(1)上的管槽(5)内,然后将插板(3)插入固定器(1)的槽口(4)内,使其针头、输液管固定。静脉点滴结束后,先将固定器(1)上的插板(3)抽出,提起输液管后取针,然后将固定器(1)揭起即可,此时患者皮肤不会出现任何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希云,未经徐希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40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