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埋火燃烧生活锅炉无效
申请号: | 95234293.6 | 申请日: | 1995-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267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平;李英诚;王鹏;王阳;李恒印;李恒强;贾永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平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耀文 |
地址: | 2716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燃烧 生活 锅炉 | ||
一种立式埋火燃烧生活锅炉,包括炉脚(1)、灰渣门(2)、清渣门(3)、加煤口(4)、望火孔(5)、铭牌(6)、一、二级串水管(7)、开水层排汽管(8)、二级至开水层串水管(9)、除垢手孔(10)、出水管(11)、排空管(12)、烟囱(13)、一级加热进水管(14)、补给水箱(15)、浮球阀(16)、灰渣室(17)、炉排(18)、灰渣层(19)、固定碳燃烧层(20)、挥发分析出层(21)、生煤层(22)、二次风补氧管(23)、炉底圈(24)、火管座(25)、火管(26)、开水层底圈(27)、火管管板(28)、穿水管(29)、隔板(30)、冲天烟管(31)、盲板(32)、助燃管(33)、上壳体(34)、下壳体(35)、外壳体封头(36)、内胆为(37)、燃烧室(38)、一级预热区(39)、二级预热区(40)、开水区(41),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型上壳体(34)的上端连接有空心半圆球型外壳体封头(36),在上壳体(34)的下端连接有下壳体(35)、由上壳体(34)、外壳体封头(36)、下壳体(35)组成锅炉外壳,在锅炉外壳的左侧设置有下口连接一级预热顶部、上口连接二级预热底部的一、二级串水管(7),在锅炉外壳的正面设置有下口连接开水层顶部、上口连接二级预热空间的开水层排汽管(8),在锅炉外壳右侧面设置有下口连接开水层底部、上口连接二级预热中部的二级至开水层串水管(9),在锅炉外壳的后侧面设置有底端与一级加热区相连接、上端与由带有浮球阀(16)的补给水箱(15)相连接的一级加热进水管(14),在炉排(18)上侧的下壳体(35)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圆环形炉底圈(24),该炉底圈(24)的内圆孔座落在炉排(18)上,其圆环将下壳体(35)的内腔密封隔断为二个内腔空间,在下部设置有火管座(25)的燃烧室(38)的底部密封连接在炉底圈(24)的内圆孔上并通过炉排(18)与灰渣室(17)相连通,在火管座(25)上且在其正面60度角以外的圆周面上均匀与燃烧室(38)连通有12根火管(26),火管(26)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在设置于下壳体(35)顶端的火管管板(28)上并与内胆(37)相连通,每根火管(26)的上端均与一根二次风补氧管(23)相连通,每根二次风补氧管(23)分别连接在炉底圈(24)上且与灰渣室相连通,由下壳体(35)燃烧室(38)、炉底圈(24)和火管管板(28)密封成的内腔空间形成一级预热区(39)在燃烧室(38)的顶端分别连通有4根助燃管(33),4根助燃管(33)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对应的4根火管(26)的上端,圆筒形内胆(37)固定在上壳体(34)内腔中心部位,其下端处于上壳体(34)与下壳体(35)连接处,圆环形开水层底圈(27)的内圆周与内胆(37)的底端密封连接为一体,其外圆周与上壳体(34)密封连接为一体,在内胆(37)上焊接有纵横贯通的穿水管(29),且使其任意二穿水管之间的水平角为5-8度,圆环形隔板(30)密封连接于内胆(37)顶部第一排穿水管以下处,由内胆(37)、上壳体(34)、隔板(30)、开水层底圈(27)和穿水管(29)围成的内腔空间形成开水区(41),隔板(30)以上的锅壳内腔部分形成二级预热区(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平,未经王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42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