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电子消毒袋无效
申请号: | 95234490.4 | 申请日: | 1995-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80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13 |
发明(设计)人: | 谭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明光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彬瑞 |
地址: | 264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消毒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消毒袋,属利用产生的臭氧进行消毒的装置。
臭氧有很好的杀菌、消毒、除异味、保鲜作用,特别对严重危害人体生命的各种病菌和农药都有有效的杀灭和解毒作用。不仅杀菌力强,而且速度快,不残留有害物质,又能除异味,是低温消毒所用的良好杀菌物质。目前,利用电子装置产生臭氧制成的消毒设备,主要是餐具消毒柜。产生臭氧的电子装置位于消毒柜内,只能适用于固定场所。因柜体体积大,消毒时间长,且因臭氧浓度较难达到要求值,消毒效果差,又因成本高,使用范围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利于携带,应用范围广,消毒效果好的便携式电子消毒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由电压幅频变换器1,臭氧发生头4组成的机芯和消毒容器5,其特殊之处是,消毒容器5是软密封袋,电压幅频变换器与臭氧发生头是分离的,位于密封袋外面的电压幅频变换器1所产生的高频低压信号经放大后通过导线与位于密封袋内的臭氧发生头4的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相连。本实用新型所用的供电电源,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还可以是交直流两用电源。供电电源,若带有交流电,则幅频变换器1的降压元件最好是并联为一体的电容C1和电阻R1。软密封袋可以由无毒、无味的塑料制成,也可以是由其它无毒无味的不透气材料制成。其容积可据需要设定,如2升、3升、4升等。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压幅频变换器1的高频振荡电路的反相器F6上最好再并联三个反相器F3、F4、F5。这样,可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有利于推动放大器工作,减少放大器的级数,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本技术方案降压元件电容C1的电容量最好为0.22μF-0.47μF,耐压值为400V。这样,既满足了降压要求又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再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是,所述的臭氧发生头4也位于软密封袋外,并位于电压幅频变换器1所在的机芯内,在机芯内又增设了一双向直流风机6,该风机通过一开关与电源正负极相接。该开关能够实现风机正反转的功能,例如:两刀两位开关,及其它结构形式的开关。机芯的外壳上设有引风机进出气口,该进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软密封袋相通。这种电子消毒袋,机芯为一独立整体,且与容器袋分离,使容器袋的有效容积增大,产生臭氧的空气供应充足,且因电源接头与机芯连为一体,故安全。同理,它的供电电源,可以是交流电,也可以是直流电,还可以是交直流两用电。若供电电源有交流电,则电压幅频变换器1的降压元件最好是并联为一体的电容C1和电阻R1。电容C1的电容量为0.22μF-0.47μF,耐压值为400V。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解决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携带方便,安全,成本低,消毒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的优点。一是消毒容器的缩小,使容器内的臭氧浓度能很快达到消毒要求,缩短了消毒时间。例如,型号为T63的臭氧发生管,每分钟产臭氧量0.42 mg,根据臭氧消毒理论,当臭氧浓度达到0.3-0.4mg/L对,即达到了消毒要求。若容器袋容量为2L,则2分钟便达到消毒要求,同理,若容器袋容量为4L,则4分钟便达到消毒要求。但是,若固体容器(如消毒碗柜)容量为60L,则臭氧发生管需工作1个小对,才能达到消毒要求。而且由于在产生臭氧过程中,臭氧又会复合还原一部分,造成实际浓度难以达到消毒规定浓度的要求,因而消毒效果差。另外,本实用新型整机连续工作时间短,延长了使用寿命。其次,因容器改为软密封袋,所以便于携带,而且可根据密封袋的容量大小,确定机芯工作时间,达到通电时间短,消毒效果好,延长机芯工作寿命之目的。密封袋更换方便,便宜,除对食品消毒外,还可对用品、衣物、书、玩具等消毒,其袋可一次性使用,既经济又方便。三是电压幅频变换器与臭氧发生头分离时。二者之间通过低压导线连接,虽二者都带高压,,但均密封。即使导线断了,因线电压只有几伏,对人无危害,接上继续使用即可。而且因电压幅频变换器移出密封袋,使袋内有效容积增大。四是当机芯的电压幅频交换器与臭氧发生头结合为一体时,机芯内又增设了双向直流风机,这时机芯可与消毒容器分离,二者通过导气管连接为一体,机芯直接与插头连接,无外露导线,即保证了安全,又增加了消毒容器袋的有效容积,还使臭氧所用空气充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明光,未经谭明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4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速简易锁合密封罐结构改良
- 下一篇:仪表车床的螺纹切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