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观赏视镜无效
申请号: | 95235106.4 | 申请日: | 199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24246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11 |
发明(设计)人: | 彭肇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肇义 |
主分类号: | G02B27/02 | 分类号: | G02B27/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郑小军 |
地址: | 26602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观赏视镜,特别是一种可以用于观赏立体景物照片的观赏视镜。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一种观赏视镜是由前、后壳体,转动盘和与带有景物照片的视片组成。该视片插入视镜中,通过拨动转动盘,视片随之转动,从而更换前壳体上窥视孔中的画面,达到观赏景物的效果。该发明由于仅有一个窥视孔,一次仅观赏一幅画面,因此难以达到观赏立景物的立体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欣赏立体景物的观赏视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依据是采用了眼睛观测物体的立体成像原理,即人们之所以能分辨出物体的长、宽、厚等是因用双眼观察时对不同远近的物体所形成“不同”视角。只要把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各不同视面视角用一种特殊手段拍摄成视片,用双眼观赏时可产生明显的立体感。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将前壳体的窥视孔设计的双视筒,视片上的同一景物的两幅不同视面的照片与前壳体上的两个视筒相对应。这样,用双眼观看视片,即可产生立体感觉。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视片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前壳体(1)为双视筒结构,双视筒(2)、(3)中设置同样倍数的放大镜(未标出),在双视筒之间的上方开有一个透光孔(4);转动盘(5)上的拉力簧(6)固定在前壳体上,该拉力簧使转动盘在转动一定的角度后回位,转动盘(5)上开有与视筒相对应的通孔(15),该通孔的面积应大于或等于暴露在其中的视片(11)上景物图片(12)的面积。同样,在转动盘上开有一个与前壳体上的透光孔相对应的透光孔(17),后壳体(7)可以与前壳体扣合,将转动盘(5)置于其中,并且使拨杆(16)通过孔(8)伸出在壳体外,长条形孔(8)的长度与视片上设置的照片间距相一致。另外,后壳体上也设置与双视筒相对应的通孔(9),该通孔上覆盖一层明胶片(10)。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圆周形视片(11)上沿其周边设置照片(12),同一景物的两幅照片对称设置,并且二者之间间距与两视筒的间距相同。另外,在视片的周边间隔照片等距设有卡孔(13),将视片插入视镜中,通过拨动拨杆,转动转盘(5),使其上的棘角(14)通过卡孔(13)带动视片转动,从而达到画面转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双视筒,和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视图进行拍摄制成的视片,达到了观赏景物的立体效果,而且,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是观赏景物的理想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肇义,未经彭肇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5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