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37022.0 | 申请日: | 199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31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英国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电视 增补 频道 接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
目前一般家庭中使用的彩色电视机无法收看有线电视中的增补频道节目,随着有线电视中的增补频道节目个数不断增加,此现象便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解决的手段有另行增加一套外遥控调谐装置的增补频道接收器,因价格很高,对本来是遥控的电视机来说,原来的遥控这一套装置则搁置一旁,造成一种浪费。还有一种打开电视机后盖,更换机中的高频调谐器,一则安装麻烦,二则用户更觉不便,不易接受,且只能用于彩色电视机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价格低廉,不需改变电视中任何结构,不论黑白、彩色电视机都适用,体积小,不占空间,使用极其方便的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包括外壳、盖,装在外壳内的由输入,混频、本振、输出组成的电路。组成混频级和本振级的单元电路I、II,均由第一级为共发射极电路,第二级为达林顿连接电路为主体的集成电路或分立电路来实现。
本振级输出和混频级输入之间接入滤波器。
混频输出采用电容器耦合输至CZ2。
本振级电路由C1和单元电路I组成。
混频级电路由单元电路II组成。
输入级电路由CZ1和C3组成。
输出级电路电CZ2和C4组成。
单元电路的输入级Q1为共射极电路,其集电极输出直接耦合到由Q2、Q3组成的达林顿电路的Q2的基极上,Q1的基极为输入端并通过R5连接到Q2发射极和Q3基极的连接点上,建立偏置,Q2和Q3的集电极相连在一起,并通过限流电阻R6作为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的优点是不改变原来电视机和部件,不需要打开电视机后盖,采用频道变换的方式,即将VHF波段中的增补频道,变换到U波段中去,因为那里可接收60个频道,而在收看有线电视时根本空闲着,这样就把U波段充分利用起来,所以实现不改动现有电视机的结构的情况下,收看电视中的增补频道节目。此接收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易于普及,有极好的社会效益。无论白、彩色都可以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外观图。
图2为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电路图。
图3为单元电路电路图。
根据图3所示单元电路的第一级Q1为共射极电路,其集电极输出直接耦合到由Q2、Q3组成的达林顿电路的Q2的基极上,Q1的基极为输入端,并通过R5连接到Q2发射极和Q3基极的连接点上,建立偏置,Q2和Q3的集电极相连在一起,并通过限制电阻作输出端。
根据图2所示,单元电路I和电容C1组成本振极,电容C1连接在单元电路I的输入端和地之间。单元电路I的输出端经电容C2和滤波器F耦合到单元电路II的输入端。同时由同轴插座CZ1通过电容C3耦合到单元电路II的输入端,单元电路II担任混频作用,其输出端经电容C4和同轴插座CZ2引出讯号,当接通电源后,电源经L1、C5、C6,滤波,去耦作用后,分别送到单位单元电路I和单元电路II,电路处工作状态,担任本振电路的单元电路I,其输出端,输出本振讯号经C2和滤波器传输给担任混频任务的单元电路II的输入端,此时有线电视讯号由CZ1输入经C3也输至单元电路II的输入端。由于单元电路II的混频作用,在其输出端讯号经电路C4和CZ2馈至电视机天线插座,我们选择变频后的有线电视讯号,使其落在U波段,这样便在电视机的U波段,收到有线电视节目。
以上装好的电路在外壳2内,插座装在外壳侧壁,盖上盖1,则装配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英国,未经杨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70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抽屉式电器柜断路器的联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定速比的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