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爆炸挤淤贮能药包无效
申请号: | 95237294.0 | 申请日: | 199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309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邓玉雷;高晓初;耿鹏;吴从师;田俊;周三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3/00 | 分类号: | F42D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开姚 |
地址: | 41001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爆炸 挤淤贮能 药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水下爆炸挤淤贮能药包,它适用于水下爆炸挤淤工程,特别是海堤爆炸挤淤填石工程。
在水下爆炸挤淤工程中,常用炸药包为一种普通集中药包(见杨光熙著,水下爆破工程,海洋出版社出版,1992年,北京)。这种药包水下爆炸的衡击波压力随时间衰减较快,作用时间较短,爆炸能的利用受到限制,故影响爆炸挤淤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水下爆炸挤淤的贮能药包,以延长药包爆炸压力作用时间,提高爆炸能的利用率,改善爆炸挤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集中药包(1)的上部增设了一个密闭气室(4),在集中药包(1)下部设置配重袋(5),用防水护套(6)把整个贮能药包连成一体,使之处于封闭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如附图1所示。附图说明:1—普通药包、2—起爆体、3—塑料导爆管雷管、4—密闭气室、5—配重袋、6—防水护套。普通集中药包(1)采用一般工业炸药,其重量由工程设计确定。起爆体(2)采用具有雷管感度的乳化炸药,置于普通集中药包的中心。导爆管雷管(3)采用8号金属壳火雷管,与导爆管连接要牢固,导爆管长度应大于药包埋深加上离堤岸的距离。密闭气室(4)的体积为普通药包体积的1/3~1/2。配重袋(5)装入密度大于1.5g/cm3的物料,体积大小按贮能药包平均密度达到1.3g/cm3以上计算。防水护套(6)用耐磨的塑料薄膜制成,把整个贮能药包连成一体。
本贮能药包曾在一个海堤爆炸挤淤填石工程实施,采用重量为24kg的乳化炸药或铵油炸药加工成贮能药包,在同样的施工条件下,与采用同样炸药的普通集中药包进行了对比,实施结果表明,延长了落石体(“石舌”)的长度,改善了抛石堤的塌落指标(长度和深度)。爆破地震效应观测结果表明,贮能药包还具有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作用。本贮能药包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附加费用很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未经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五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72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