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电一体自动化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95237545.1 | 申请日: | 1995-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2467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05 |
发明(设计)人: | 颜孟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颜孟秋 |
主分类号: | F23D11/24 | 分类号: | F23D11/24 |
代理公司: | 岳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正初 |
地址: | 414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电 一体 自动化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鼓风、油料及燃气喷散雾化、电弧点火、光控、自控等于一体的工业炉用燃烧器。
以往的工业窑炉燃烧器,往往都与鼓风机、油泵、喷油咀等分离,鼓风机的风都需用管道输送到燃烧器中。管路复杂,安装麻烦,风压损失大,有的虽然将鼓风机与燃烧器连在一起,但风机的风仍需经过蜗壳进入燃烧室,结构复杂,风压损失也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蜗壳、风阀、高压油泵、喷油咀。将风机、雾化器与燃烧器直接结合在一起且具有电点火、光控、自控装置的工业炉用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燃烧器外筒底端面中央部位安装电动机,电机轴与风机轮套相配套,在风机叶轮外设置有扩压器,其底板外周与燃烧筒内壁形成环隙,并由大直筒、锥筒及出口直筒等组成。在大直筒和锥筒结口处留有环隙,大直筒、锥筒及出口直筒壁上开有进风孔,燃烧筒的外周通过筋条与外筒焊连形成环形夹层,风机叶轮送来经升压后的空气通过扩压器分两股进入燃烧筒,其中一股从扩压器底板外周与燃烧筒内壁间的环隙进入燃烧筒的底部,另一股沿外筒与燃烧筒之间的环形夹层从燃烧筒上的进风孔和大直筒与锥筒结口处的环隙进入燃烧筒内。在风机轮套的端面中部设置档油板,在档油板的外周设置甩油雾化环,输油管穿过外筒和燃烧筒壁接入档油板,从输油管送来的燃油进入档油板并甩向甩油雾化环形成雾状与空气混合燃烧。另一进油方案如图3所示,进油管沿进风口插入机中,沿风机叶轮,将油输入叶轮中央的分配腔与甩油盆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耗电少、噪音小、火温高,火力强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及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一A-A剖视图
图3为另一方案燃油输入与甩出雾化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电动机、鼓风机、油料雾化器、燃烧筒、外筒等构成。所述的鼓风机由电机1,叶轮6及扩压器4组成;所述的油料雾化器由输油管8,档油板9,甩油雾化环7组成;所述的燃烧筒由大直筒13、锥筒16、出口直筒20组成;所述的外筒15、设置在燃烧筒的外围,通过筋条与燃烧筒焊连,外筒的一端连接法兰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燃烧器外筒端面3的中央部位固定电机,电机轴与风机轮套相套配,在风机叶轮6外围设置扩压器4,其底板与燃烧筒的大直筒内壁形成环隙25,在大直筒、锥筒和出口直筒壁上开有进风孔,燃烧筒的外围与外筒15之间留有环形夹层。油料雾化器的输油管8穿过外筒和燃烧筒壁接入设置在风机轮套中部的档油板9,在挡油板的外围设置甩油雾化环7。另一方案如图3所示,输油管(图3-1)沿风机进风窗口进入,伴风机轴套插入叶轮端面的分配室(图3-2)内,再从周边上小孔(图3-3)甩入甩油盆(图3-4)内,再从边缘甩出雾化。
本实用新型固定电机的外筒端面板上开有进风口,并设有调风板2,扩压器4底板外周与燃烧大直筒之间的环隙为4~40毫米,燃烧大直筒13与锥筒16结口处的环隙为1.5~5毫米。燃烧大直筒、锥筒及出口直筒壁上的进气孔23、24均为3-5排孔径为Φ3-Φ6毫米,孔与孔的中心距为6-12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外筒由大筒15及小筒19组成,大筒左端焊有底板3,扩压器4外周设置有固定直片5,固定直片5与大直筒及外筒焊连。小筒一端与出口法兰21焊连,大小筒之间与安装法兰17焊连。
本实用新型的外筒上设有用于输送气体燃烧的环形包12,输气管11与环形包12焊连,在外筒的环形包内与燃烧大直筒13之间,用Φ5—Φ20的钢管22焊接,使环形包与燃烧大直筒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在燃烧筒大直筒上安装有低压电弧点火器10,可用于点燃燃烧器中的油雾或燃烧气。
本实用新型在燃烧筒上安装有光电管18,当燃烧筒中熄火时可自动切断燃油或燃气源,关闭其它电路使其停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颜孟秋,未经颜孟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7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臭氧-紫外型饮用水消毒净化器
- 下一篇:防伪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