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型池新型浓缩机无效
申请号: | 95238634.8 | 申请日: | 199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2719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惠臣;丛安生;高德丰;张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惠臣 |
主分类号: | B01D21/04 | 分类号: | B01D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800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型 新型 浓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生产中的环保装置,尤其是用于钢铁制造业的方形池新型浓缩机。
目前,公知的圆形浓缩机是沿用五十年代前苏联的技术资料生产的,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很难适应现代化连续生产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方形池浓缩机,以弥补传统的圆形浓缩机的不足,使其结构简单,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方形池中,浓缩机的主电机减速器通过过轴器与主传动蜗轮箱连接,提升机构直接座在主传动蜗轮箱上,电控箱通过支座坐在浓缩机主梁底板上控制系统工作。絮凝装置是通过镙丝直接连在主梁下部,主轴直接与主传动蜗轮箱输出轴连接,主耙与主轴通过法兰与连杆连接起来,副耙通过铰链和扭矩弹簧与主耙连接,溢流堰是通过镙丝和支承板连接在一起,由于这些零部件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从而达到结构简单,高效率完成浓缩刮油絮凝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实现了方形池,池底部扫描刮泥,提高了浓缩沉淀效率,可以比传统圆形浓缩机提高20%以上,并且功能增加,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也是说明书摘要用图,图中的各标号分别是:
1.电机减速器 2.主传动蜗轮箱 3.提升机构 4.电控箱 5.6.絮凝装置 7.主轴 8.副耙机构 9.主耙 10.溢流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中电机减速器(1)通过过轴器与主传动蜗轮箱(2)连接,提升机构(3)直接座在主传动蜗轮箱(2)上,电控箱(4)是安装在浓缩机主梁上,絮凝装置(5)(6)是连接在主梁下部,主轴(7)与主耙(9)是通过法兰与连杆连接起来,副耙机构(8)与主耙(9)相连接,溢流堰(10)与支承板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是这样的:当含有细粒物体的料浆或污水,经槽架给入方形池,料浆由方形池一边向另一边缓慢流动,在漫游中料浆或污水中的固体颗粒藉自重或絮凝作用而沉降,最初由于浓度较低,颗粒基本上作自由沉降,沉速较快,继而沉入浓集带,沉速较慢,最后沉到最下部—沉积带,也是浓度较高的压缩区,水从沉降颗料的间隙中不断析出,在耙架连续回转时,耙齿对该部沉积物沿池底的锥形坡面逐级推向池底的中心处最后由该处的排料口排出,在耙齿推进,沉积物时也是刮板对沉积物的一个压缩过程,这也大大促使析水作用的加强,因而从排料口排出的沉积物是经过浓缩的料浆或污泥,池上部是澄清带,澄清水从池边溢流堰排出从而构成浓缩机工作的全过程。
具体制作实例:
Φ15M方形浓缩机。方形池内边长15×15m2,池深3.5M,主传动电机功率2.2KW,提升电机功率0.75KW,液面负荷为7.0m3/h.m2,处理前和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含量分别为70-120mg/l和≤10mg/l。浓缩机为连续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惠臣,未经周惠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8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胸腔积液引流装置
- 下一篇:采用电话的多功能家用电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