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状电磁阀无效
申请号: | 95239322.0 | 申请日: | 1995-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5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伯元 |
主分类号: | F16K31/02 | 分类号: | F16K3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0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状 电磁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式电磁阀,与燃气的监控有关,特别与家用燃气(煤气、石化气)用具的控制有关。
当今,燃气装置业已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特点是近几年来,燃气用具已大量进入平常人家。随之而由于燃气泄漏发生的人身伤亡、火警事故也时有发生。研究人员为之开发了种种监测和控制装置,以杜绝事故的发生。在此类监控装置中,主要由电磁阀和电子监控器组成。目前使用的电磁阀,多般属于提升活门式,在工作状况下,其活门同时接受介质(燃气)压力和复位弹簧的双重作用,因而功耗大。而使用平衡活塞式电磁阀,在工作状况下,虽然无须克服介质的压力作用,但其结构复杂,造价较高。近年来,人们对此作了改进,研究开发成功了管状活门电磁阀。而这类电磁阀,虽然避免了介质压力的影响,但由于设置了多个密封圈,增大了活门运动阻力,功耗仍然较大。中国专利公开的名称为“管状活门电磁阀”,申请号88208239.6,虽对此技术作了改进,但仍属提升式“T”型结构,存在着活门制作工艺复杂,活门与介质通道之间密封不善,加上塔形复位弹簧在长期工作后产生的疲劳状况,会产生截流不全等不足。特别是这种电磁阀采用了在通电状态下电磁铁发生作用时开启活门通气的技术方案,这样势必在用气作业状态下,该电磁阀始终在工作,这无疑显示了它耗电大、易损坏等明显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门运动灵活、功耗较小、结构紧凑的管状电磁阀,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仍采用一般电磁阀所具有的包括电磁线包、线包骨架、引出电源线在内的电磁激磁部分和阀体部分等三个部分组成。
而所说的激磁部分,由外磁导管(兼作电磁铁外壳)、激磁导管、前导磁板、导磁管和断磁套管按照同一轴线安装组成。且断磁套管的一端与激磁导管紧配合,而其另一端则与导磁管的端面相紧贴合,导磁管的另一端与前导磁板紧配合,外磁导管套装在激磁导管和前导磁板上。
所说的阀体部分,由管接头、阀头、复位弹簧、圆柱状活门和与圆柱状活门连结成一体的截流胶垫所组成,且管接头与激磁导管两者呈螺纹连结,而阀头则通过螺钉与前导磁板连结,圆柱状活门置设在导磁管和前导磁板相对应的中心孔内,复位弹簧的一端抵制在前导磁板的内孔之台阶面上,而其另一端则抵制在圆柱状活门的外圆台阶面上,圆柱状活门的外圆面上,沿轴向至少设有一条通气槽,且该通气槽的深度由进气端向出气端逐步缩减,从而形成坡槽。该坡槽可以是局部坡槽,也可以是全程整体坡槽。
由电磁线包、线包骨架和引出电源线组成的电磁铁部分,则设置在外磁导管与激磁导管、断磁套管之间所构成的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有效地降低圆柱状活门的运用阻力,进一步采取了减少圆柱状活门与相关配合处的接触面的技术方案,以再度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其技术方案是在所说的前导磁板的中央且与圆柱状活门相配合的内孔壁上,设有环形凸台,在所说的导磁管的中央且与圆柱状活门相配合的内孔壁上,设有环形凸台。使圆柱状活门与两道环形凸台接触,既导向、导磁,又减少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由于装配累积误差所引起的磁回路的磁阻变化,实现工作电压、电流的一致性,还进一步采取了手动调节的技术方案,即在阀头的内螺孔处,设有与阀头成螺纹连结的调节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活门运动灵活、功耗小、噪音低、温升低等特点,尤其是由于介质压力和电磁吸合力的合同作用,其截流效果更为特出。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C部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状活门(12)的主视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图。
附图5为附图3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伯元,未经张伯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9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