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牵引双气囊三腔管无效
申请号: | 95239797.8 | 申请日: | 1995-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292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6-19 |
发明(设计)人: | 朱树人;陈新茹;沈召春;叶欣;陈善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门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南通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气囊 三腔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现有的双气囊三腔管用于治疗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时,须通过绳索绕过滑轮以0.7公斤的重力加以牵引,从而起压迫止血作用。一般需牵引6—24小时,有的病例需牵引24小时以上。病人长时间采取强迫仰卧位,无法变动体位,病人痛苦不堪,有的难以忍受,且易并发坠积性肺炎、臀部褥疮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使用时痛苦小、可变动体位的非牵引双气囊三腔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非牵引双气囊三腔管,包括双气囊、三腔导管,其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是:在三腔导管上套装咬口,定位挡圈装在三腔导管上、咬口的外侧。
定位挡圈采用医用胶布的叠绕圈。在医用胶布叠绕圈与咬口之间装定位卡。
定位挡圈也可采用与三腔导管紧密接触的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病人在卧床治疗期间随时可变动体位,避免因强迫仰卧位所带来的痛苦,同时可避免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图。
一种非牵引双气囊三腔管,包括双气囊1,三腔导管2与双气囊1连接,三腔导管2上套装咬口3,咬口3可制成中间有一个凹槽(牙槽)或2个凹槽的形式(牙槽和上唇安置槽),在咬口3的外侧装定位挡圈4,定位挡圈4采用医用胶布叠绕圈的形式,在挡圈4与咬口3之间还加一定位卡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将双气囊三腔管经咬口中间孔插入胃内,胃囊内常规注气后夹胃囊管,通过小弹簧秤牵拉三腔导管,使牵拉力达0.7公斤左右,这时在咬口外侧装挡圈(用医用胶布叠绕而成),进一步装上定位卡,停止弹簧秤牵拉,即可达固定牵拉压迫止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合适实施例。例如挡圈采用紧密套装在三腔导管上的橡胶圈、定位卡也可不安装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门市人民医院,未经海门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9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