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墙板成型机的同步升降行走轮无效
申请号: | 95240378.1 | 申请日: | 199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6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发明(设计)人: | 沐巢芜;马德宝;董黎馥;李传新;孙向萤;杨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宿州市复合材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4G1/18 | 分类号: | E04G1/18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同步 升降 行走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螺杆挤出式轻质墙板成型机的行走轮结构。
目前的螺杆挤出式轻质墙板成型机如图3所示,工作时需将设于机首23的万向轮24及对称设于机尾21的两只行走轮22升起,使机尾21下降着地,工作完毕后降下,两只行走轮22和机首23对称设置的两只万向轮24同时着地拖作业区。升降行走轮22的工作通常由两人同时摇每轮上的摇把来完成,这极易造成两只行走轮22的升降不同步,即形成整机只有三只轮着地的状况,使机架尤其是成型腔变形,甚至有零部件损坏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的行走轮升降机构,其升降可由一人独立操作完成,同时避免仅有三只轮着地的现象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仍采用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总成,每只总成的结构如下,在轮叉18下端装有轮10,轮叉18上部是一个螺杆1,轮叉18下部与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9所围成的腔间隙配合,蜗轮5内圈螺纹与螺杆1配合,外圈螺纹与蜗杆6啮合,蜗杆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对称设置的一对行走轮的蜗杆轴12通过连接杆11固接。
蜗轮5通过轴承4装于轮架7和挡盖8围成的腔内。
由以上方案可见,只需一人摇动机架两侧的任一只手轮17即可使两只行走轮同步升起或降落,有效地避免了两只轮升降高度不同及不同步的危险状况,同时,减少了一名操作时所需的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示图;
图3现有墙板机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轮架7的上腔内由轴承4和腔体限定蜗轮5的上下左右移动,螺杆1穿过轮架7上腔的两个通孔,螺杆1的顶端装有限位垫圈3,顶盖2由螺钉固定在轮架7上封住螺杆1上端,两块挡板9由螺钉固定在挡盖下部的两个侧面上;参见图2,轮10与轴20由轴承19联接,轴20固定在轮叉18下端,螺杆1下端与轮叉18上端由销16固定,轮叉18可在轮架7、挡盖8及两块挡板9围成的开口腔内上下滑动,挡盖8由螺钉与轮架7联接,蜗杆轴12横穿轮架7的上腔,其在上腔内套有两个轴套13、两个套筒14、两个轴承15和蜗杆6,蜗杆6与蜗轮5啮合,在机架7的上腔外,蜗轮轴12一端装有手轮17,而向整机中心线的一端,即图2中左端与对称设置的另一蜗轮轴12的对应端用连接管11连接。由于轮架7与机架紧固,所以摇动手轮17时,机尾可同步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宿州市复合材料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宿州市复合材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03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