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电饭锅无效
申请号: | 95240917.8 | 申请日: | 199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3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顺福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G05D23/0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宜***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电饭锅 | ||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陶瓷电饭锅的改进,尤其是对电饭锅加热、控温装置的改进。
陶瓷电饭锅,因其独特的锅体材质,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然而,由于陶瓷内锅导热性能低,热特性差,电饭锅加热控温装置又大都采用原金属内锅电饭锅的构思和结构,以烧饭为例,用大功率直接底部加热至水份烧干。底部大功率直接加热,容易导致陶瓷内锅局部大强度受热,导致锅体温度不均匀而破裂。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防止锅体局部急剧受热造成温度不均匀而使锅体破裂,有人提出采用低功率(一般(200瓦)加热,但这样延长了烧饭时间,是不适合的。中国专利89213751公开了一种首先以大功率向陶瓷内锅加热至90-100℃,而后转入小功率加热至预定温度102-104℃的陶瓷电饭锅。然而上述加热、控温仍有其不足,单一底部加热,不能克服陶瓷内锅传热性差而带来的不足,其次,直接底部加热,对陶瓷内锅底部平整度要求较高,要求锅底与发热板形成紧密贴合,否则仍容易发生锅体传热不良,造成锅内食物夹生,及因局部受热导至的温度不均匀性造成锅体破裂,无疑给锅体制作带来困难,成品率较底。中国专利88214477提出在陶瓷电饭锅腰部安装附加电热圈,达到对锅体均匀加热,但增加了制作难度。再就是上述陶瓷电饭锅功能单一、不适宜烧、煮汤类食品。另外陶瓷电饭锅由于缺乏限温保护装置,亦容易导致锅体破裂,以及缺乏定时工作控制,这也是其不足。因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陶瓷内锅加热特性,制作简便,对锅体底部要求相对较底,既能烧饭又能烧煮汤类食物的多功能陶瓷电饭锅。
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限温保护装置和/或定时工作的多功能陶瓷电饭锅。
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现,主要改进一是将电饭锅锅体内壁制成与底部发热体热接触的金属体,从而可以热辐射加热陶瓷内锅周侧壁,缩小因单一底部加热,陶瓷内锅由于传热慢而导致的锅底部与周侧壁温差,二是采用PID温度控制电路,实现两段加热,即对陶瓷内锅加热时,当达到预定初始控温点后,然后采用间隙加热至设定终点温度;三是根据所烧食物设定不同功能档;即预置不同终点温度,及根据不同功能调整间隙加热。按照上述构思,实用新型陶瓷电饭锅,包括电饭锅体、陶瓷内锅、底部发热体、与锅底接触的测温元件、以及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电饭锅体由与发热体热接触的金属内壁、中间保温层和外壳组成,所说温度控制装置由功能设定电路和PID温度控制电路组成。
实用新型所说测温元件可以是各种温度传感器,如PTC、热敏电阻、热电偶、二极管、电接点温度计等,其功能将测得的温度转变成电信号输出,供作温度控制信号。一种较经济的为采用二极管作测温元件。
所说功能设定电路主要一是指示不同功能档,二是给予温度控制电路不同控制变量,可以是常用的分档电路例如由分档开关、指示灯、及外围电路组成,也可以是由按钮触发开关、集成电路计数器、指示灯、及外围电路组成,其中尤以集成电路计数器电路为优,计数器的有效位至少应大于N+2(N为功能档数)。
所说PID温度控制电路将电饭锅加热至预定初始温度,然后控制驱动间隙控制电路间隙加热至终点温度。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为采用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和比较电路特性,即由多个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温度测量放大控制电路,和由比较电路构成的初始控温电路驱动间隙加热的振荡电路、极限温度控制电路、保温电路等组成的模拟控制电路。
实用新型的构成原理及功能特点将配合一个非限定性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图3实用新型温度控制框图。
图4为实施例温度控制装置电路原理图。
实施例:电饭锅体由外壳2、保温层3和与发热体热接触的金属内衬4组成。陶瓷内锅1底部有发热体(盘)7,内锅底部适当位置有与之良好接触的测温元件(二极管)6,以及PID温度控制装置5、功能设定装置10,指示灯9。工作过程图2,首先根据所烧食物设定工作档,以烧饭为例,工作时底部发热盘开始加热,发热盘产生的热量一方面直接加热与之热接触的陶瓷内锅底部,同时发热盘将热传递给与之热接触的包围陶瓷内锅的锅体金属内衬,并辐射加热陶瓷锅体侧壁,使陶瓷内锅底部与周围侧壁共同加热减少温差。与锅底接触的测温元件检测并驱动控制加热,当加热超过设定初始温度T0时,间隙加热电路接入工作,间隙缓慢加热,直至达到设定终点温度,断开加热体停止加热,转入保温工作状态。加热控温工作原理参见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顺福,未经王顺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0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