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吸排渣机无效
申请号: | 95241018.4 | 申请日: | 199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553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桂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桂荣 |
主分类号: | B22D43/00 | 分类号: | B22D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排渣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钢领域中用于排除钢包内钢液表面熔渣的装置。
炼钢炉内的冶炼终渣在未采取有关措施的情况下,出钢过程中会大量进入钢包,漂浮在钢水表面,因含有大量的FeO和P2O5等有害成份,对钢水炉后处理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减少钢包携带冶炼终渣,是炼钢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课题。国内目前用于减少钢水终渣的方法,一是采用挡渣球等装置,在钢水出炉前将钢渣挡在炉内,使钢渣不跟随钢水进入钢包。挡渣装置若采用机械投放入炉,则设备庞大、投资高、现有钢厂的旧厂房受条件限制,而难以安装,人工投放则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并且投放成功率低,常不能有效阻止钢渣进入钢包。采用机械或人工扒除钢包内的钢渣,由于钢渣漂浮在钢水表面,机械动作不灵活,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差,因而故障多。人工扒渣同样存在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目前还采用了一种倒包法,但在倒包处理过程中,钢水以及钢水温度损失大,耐火材料消耗高,并且延长了钢水的处理周期,故而未能广泛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采用真空虹吸技术,排除钢包中的漂浮熔渣,解决精炼钢包的除渣问题。并且在除渣过程中要达到:除渣效率高,过程快,钢水损失少,减少钢水温度损失的要求。
附图科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主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由机座、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吸渣室、上下联臂、管道以及真空泵、真空调节阀等组成的真空吸排渣机,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由上下联臂铰接的真空吸渣室1,其上部接真空管道12,下部安装吸渣管道13和排渣管道14,排渣管道14的排渣口低于吸渣管道13的吸渣口。在排渣管道14上还设计了一个排渣控制阀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开动升降机构5将真空吸渣室1提升到一定高度,开动旋转机构10送真空吸渣室1到工作点,调整升降机构5使吸渣管道13进入钢包中漂浮的渣液面,排渣管道14对准渣盆,开动气缸3带动联杆4关闭排渣控制阀9,启动真空泵真空吸渣室内抽至规定的真空度,由于设计时强调了排渣口低于吸渣口,此时开启排渣控制阀9,渣液连续排放到渣盆内,当渣液排放完毕时,吸渣口贯通大气,真空吸渣室的真空自然破坏,吸渣停止、工作完毕。启动升降机构5将真空吸渣室1提升到一定高度,旋转机构10将真空吸渣室1转回原位清理待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钢包中的浮渣,降低了钢水处理过程中铁合金消耗,延长钢包耐火材料内衬的使用寿命,并且钢水和钢水温度损失少。采用真空吸排渣机改善了工作环境,减轻了炼钢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炼钢质量。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如下:
1、真空吸渣室;2、上联臂;3、气缸;4、联杠;5、升降机构;6、下联臂;7、配重;8、主轴;9、排渣控制阀;10、旋转机构;11、机座;12、真空管道;13、吸渣管道;14、排渣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桂荣,未经唐桂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1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螺栓及其配套专用工具
- 下一篇:开关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