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淋式直接蒸发型海水淡化器无效
申请号: | 95241204.7 | 申请日: | 199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20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16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红兵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坚刚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 直接 蒸发 海水 淡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海水淡化装置。
已有的海水淡化装置,海水进入装置后吸收热交换器的热量而蒸发,再经过冷凝器冷却制得淡水。按蒸发原理将这些海水淡化器分类。一种是海水从热交换器管壁内蒸发,但这种装置控制水量比较困难,若给水过少会出现干壁现象,给水过多会影响水的蒸发量。第二种是将热交换器浸没在需蒸发的海水中,这种形式热交换比较充分。第三种是将海水向下喷淋至热交换器上,通过吸收交换器的热量而蒸发,这种蒸发形式、海水的分散程度较第二种形式大,但因其换热效果较差,故生成的淡水量与第二种形式相比无明显的差别。同时上述三种形式的海水淡化装置,均要求热交换器的介质温度不能低于45℃,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热交换器的与需蒸发海水接触的表面都会产生结垢现象,故使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下降而影响淡水的产量,且影响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较高、产水量较多、使用寿命较长的喷淋式直接蒸发型海水淡化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参见图2),本淡化器具有喷射泵(4)、冷凝器(8)及淡水泵(3),喷射泵(4)的出口端通过连通管(61)与冷凝器(8)的进口端相连通,冷凝器(8)的出口端与冷却水出口管(62)相连通,冷凝器(8)下方设有水槽,水槽的出口(91)通过连通管(31)与淡水泵(3)的进口端相连,抽气管(5)的入口端设在冷凝器(8)的下方、抽气管(5)的出口端与喷射泵(4)的吸入口相连,其结构特点是,本淡化器还具有蒸发器(14),蒸发器(14)中设有喷淋管(10)和水汽分离网(11),喷淋管(10)上设有喷淋件(101)、蒸发器(14)中的喷淋管(10)设在蒸发器(14)中的上方,水汽分离网(11)设在喷淋管(10)的上方,蒸发器(14)的蒸汽口端设在上方,蒸发器(14)由蒸汽通道(92)与冷凝器(8)的蒸汽输入端相连通;蒸发器(14)还具有热海水入口端法兰(12),该法兰(12)与热海水入口管(121)相连,而使热海水入口管与喷淋管(10)相通;本淡水器还具有浓缩盐水抽出泵(1),蒸发器(14)的下端出口与浓缩盐水抽出泵(1)的输入口相通。
上述淡化器还具有冷海水泵(2),冷海水泵(2)的出口端与喷射泵(4)的进口端相连通。
上述淡化器在喷射泵(4)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还设有真空度调节管(15),该调节管(15)的管路上设有调节阀(16)。
上述淡化器在抽气管(5)的管路上设有单向阀(51),在淡水泵(3)及浓缩盐水抽出泵(1)的出口端均设有截止阀。
上述淡化器在热海水入口管(121)的管路上设有喷淋水阀(13)。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淡化器构思科学、结构简单,省去了原有海水淡化器中的热交换器。因为采用直接减压蒸发原理,所以需蒸发淡化的海水,达到蒸发所需温度比较容易。不需象原有海水淡化器那样通过提供温度较高的工作介质给其中的热交换器再使海水升温。本淡化器可以直接利用柴油机的冷却用海水或柴油机冷却水经过设在本淡化器外部的其它热交换器将热量传输给需蒸发的海水。从而获得适合减压蒸发所需温度的热海水。这样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可使本淡化器用于功率较小的柴油机上,可适合中小渔船柴油机散热功率的要求。(2)按常识海水在常压部件中一般不会结垢,故海水在本淡水器的常压部件中不会结垢,而海水的结垢往往容易在减压蒸发中发生,故本淡水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在蒸发器的内壁上产生结垢,但这并不影响热效率,因而蒸发器使用寿命较长,这又是本淡水器比已有淡水器的优越之处。(3)已有的淡水器需用两根管子与柴油机热交换器相连,本淡水器与其相比较,只需一根管子与柴油机的热交换器相连,故本淡水器的安装位置较灵活,其安装无须挤在机舱内,可以安装在机舱外,使用户得到较大的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见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红兵,未经孙红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1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