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电线路悬垂线夹无效
申请号: | 95241940.8 | 申请日: | 1995-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28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15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富;游贤域;吴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电力金具总厂 |
主分类号: | H02G7/05 | 分类号: | H02G7/05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黄首一 |
地址: | 61006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悬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线路的安装金具,特别是悬挂输电导线的悬垂线夹。
已有的悬垂线夹中的防晕式悬垂线夹,由U形横截面的主体、压板、联接主体与压板的U形螺丝等构成,用U形螺丝将输电线紧夹在主体与压板之间,并用挂板悬挂在绝缘子串的联板上。这种悬垂线夹的主体,如图5所示,其周边由弧线和直线构成,其外围面有多处小曲率半径的突出部和凹入部。组装后,U形螺丝的两螺纹杆部呈尖端状突出于主体外,故此,使用时易于产生电晕放电现象,是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特别不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压输电线路。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圆滑,具有优良防电晕功能的输电线路悬垂线夹。
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悬垂线夹(参见附图),包含横截面呈U形的主体(1)、压板(13)、联接主体和压板的U形联接件(16、17),上述U形主体的侧板部(2、3)呈三角形,主体边缘部及角部呈圆滑流线形,上述U形联接件被包容在主体内。
上述主体两端下唇部(4、5)的曲率半径γ可以是8~20毫米,U形外底面的曲率半径R可以是35~60毫米,主体内有与U形联接件的螺母(12)相配合的沉孔(11)。
本实用新型用U形联接件,将输电导线紧夹在主体和压板之间,再用与主体相联的挂板悬挂在绝缘子串联板上。使用多个本实用新型,沿输电线路悬挂输电导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其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呈三角形的结构及边缘部和角部的圆滑流线形结构,U形联接件被包容在主体内的结构,以及突出部选用较大的曲率半径γ和R,使本实用新型的外围表面无小曲率半径的尖端样突出,因此,具有优良的防电晕性能。特别适用于高海拔地区的超高压输电线路。
二、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组件少、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
下面,再用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电线路悬垂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主体1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已有的输电线路防晕式悬垂线夹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电线路悬垂线夹,如图1~4所示。由主体、两个压板、两个U形联接件构成。
上述主体1,用铝合金铸造制成。其横截面呈U形。U形主体的两侧板部2和3相对称呈三角形。主体的边缘部和角部均呈圆滑流线形。主体两端下唇部4和5成球状,其曲率半径γ为15毫米,U形主体外底面的曲率半径R为45毫米。主体上部的顶角部呈圆弧形,有贯通的悬挂孔。用螺栓螺母开口销组件6穿联两侧板部2和3的悬挂孔,套装U形的挂板7,挂板7上端有配装螺栓螺母开口销组件8的通孔,利用挂板7将本实用新型悬挂在绝缘子串联板上。
上述主体的联接两侧板部2和3的U形底部9有相对于中线两两对称的四个通孔10。通孔上方有沉孔11,该沉孔11的尺寸应与U形联接件的螺母12相配合,即应能容纳螺母12所配用的工具。
上述两个压板13均呈条板形,有与主体U形的弧形内底部14相配合的弧形部15,该弧形部与输电导线截面相配合,用以夹紧输电导线。压板上有与主体的通孔10相对应的通孔。
上述U形联接16、17,选用通常的包含螺母、垫圈等的U形螺钉组件,经主体通孔10,穿过压板的通孔,用螺母12固联主体和压板。U形螺钉的长度不应伸出主体,从而使其被包容在主体内。构成本实用新型对输电导线的两个夹持部。
安装本实用新型时,通常在输电导线的夹持部预制预绞丝护线条,以防止导线被磨损,安装时将预绞丝护线条中部置于主体内底面与压板之间。
本实施例可安装在高压输电线路上,若强化强度设计,可构成重载型防晕悬垂线夹。
本实施例采用铝合金材料,可消除输电的磁滞损失,可广泛用于重载大挡距和高海拔、严重覆冰地区的500KV级超高压输电线路。具有优良的防电晕效果。经试验检测,熄晕电压峰值不低于537KV。垂直破坏荷重不小于88.2K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电力金具总厂,未经成都电力金具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1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