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窗帘轨无效
申请号: | 95242845.8 | 申请日: | 1995-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23320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21 |
发明(设计)人: | 庹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庹光华 |
主分类号: | A47H1/04 | 分类号: | A47H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蔚 |
地址: | 6309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窗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窗帘轨。
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窗帘轨,如手动绳拉式窗帘轨和电动钢绳窗帘轨,其使用都是挂钩在导槽内通过线绳或钢绳带动而移动,从而实现窗帘布的对开或对关,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传统的手动绳拉式窗帘轨自动化程度较低,并因其传动部分采用线绳带动,因而易产生线绳跳槽、缠绕、卡死甚至断线现象;电动钢绳窗帘轨,因其钢绳易锈蚀,所以易出现传动不灵活,从而影响使用功能,因此综合看来,目前的窗帘轨由于故障率高,寿命低,使用不便,已逐渐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可靠、故障率低、寿命长的螺旋窗帘轨,该窗帘轨不会出现传统窗帘轨的线绳跳槽、缠绕和卡死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结构是:它主要由主支架、副支架、主动轮、被动轮、可逆电机、螺纹管、运动环、内套、滚珠,端盖和控制器组成,其中主支架和副支架分别固定于窗户上方的两边墙上,可逆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主支架上,主动轮固定在可逆电机的输出轴上,被动轮安装在主支架孔中,内套安装在副支架孔中,螺纹管的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被动轮和内套的中心孔内,运动环挂于螺纹管的螺旋槽内,滚珠若干分别安装于主支架与被动轮外缘形成的圆槽中和内套与副支架形成的圆槽中。
上述结构中被动轮、内套为两个,螺纹管为两根,其中一个被动轮与主动轮啮合并与另一个被动轮形成齿轮副,两根螺纹管分别固定在各自对应的被动轮和内套的中心孔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图2中I—I线的剖视图。
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从图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由被动轮1、主动轮2、主支架3、螺钉4、5、可逆电动机6、螺纹管7、运动环8、控制器9、副支架10、内套11、螺钉12、端盖13和滚珠14组成,其中主支架3和副支架10分别固定于窗户上方的两边墙上,可逆电机6通过螺钉5固定安装在主支架3上,主动轮装在可逆电机6的输出轴上,并用螺钉4固定,被动轮1为两个,它们装于主支架3的孔中,其中一个被动轮1与主动轮2啮合并与另一个被动轮1形成齿轮副,从图3可看出,在被动轮1的外缘部分有一半圆型的圆槽,该圆槽是轴承的内圈,轴承的外圈由主支架3和端盖13上的弧槽连接形成,滚珠14若干装在由主支架3、被动轮1和端盖13所形成的圆槽中,端盖13与主支架3之间用螺钉12紧固,从图1、图3还可看出,内套11固定于副支架10的孔中,内套11上也有半圆型的圆槽,它与副支架10和端盖13构成的外圈加上滚珠14形成轴承,滚珠14若干位于内套11、副支架10、端盖13形成的圆槽中,螺纹管7为两根,每根螺纹管7的两端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被动轮1和内套11的中心孔内,并用螺钉紧固,运动环8挂于螺纹管7上的螺旋槽内,它的多少视需要而定,窗帘布直接挂于运动环8上。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安装过程是这样的:先将可逆电机6固定在主支架3上,将主动轮2装入可逆电机6的输出轴上,然后再将两个被动轮1装入主支架3的孔中,并将滚珠14若干装入主支架3和被动轮1的半圆槽中,再将端盖13盖上并用螺钉12紧固,这样主支架部分安装完毕,三个齿轮形成两对齿轮副;同样将内套11装入副支架10的孔中,滚珠14若干装入内套11和副支架的半圆槽中,并用端盖13盖上,这样副支架部分也安装完毕,最后将运动环8分别装在两根螺纹管7的螺旋槽内,再把两根螺纹管7分别固定安装在各自对应的被动轮1和内套11的中心孔内,然后将整个窗帘轨通过主支架3、副支架10固定在墙上,接上线路和控制器9,这样一个双螺纹管电动窗帘轨就完成了。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这样的:将窗帘布按一定尺寸、顺序与两根螺纹管7上的运动环8固定,并将窗帘布的一端分别与主支架3和副支架10联接固定。工作时,开启控制器9使可逆电机6的顺向或逆向旋转,通过齿轮传动,将动力传递给两根螺纹管7,在螺旋力的推动作用下运动环8作左右移动,从而带动窗帘布移动,实现窗帘布的对开或对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①结构合理,其内部结构中不再有线绳或钢绳等;②性能可靠,故障率低;③使用方便,实用性强,能适应高层次装修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庹光华,未经庹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28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化气钢瓶底座保护垫圈
- 下一篇:一体化便携式空气清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