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语音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95243358.3 | 申请日: | 1995-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1082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25 |
发明(设计)人: | 江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一民 |
主分类号: | B60R25/10 | 分类号: | B60R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语音 防盗 报警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报警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机动车语音防盗报警器。
目前使用的防盗报警器,品种较多,各有其特点和用途。一般使用在重要库房、保密柜、私人往宅等。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防范越来越引起普遍重视,特别是防盗防劫,在某些地区已成了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驾驶员的驾车习惯和盗匪的犯罪心理设计的,具有操作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功耗及误报率低等特点的机动车语音防盗报警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包括安装主机的盒体、设在盒体上的密码键钮和信号灯,通过导线与主机连接的喇叭。其特征在于主机具有:一个采用两个键钮的编译码电路001,译码器IC1的一个脚16接正电。一个脚15分别经电容C2接地,经电阻R4接正电,接二极管D2正极,其负极接键钮脚AN2-1,键钮另一个脚AN2-2接地。一个脚14分别经电容C1、电阻R2接地,经电阻R1接键钮脚AN1-1,键钮另一个脚AN1-2接正电。一个脚11经电阻R5分别接反相器IC2脚9,经电容C3接地。脚13、8接地。译码器脚1至脚7及脚9至脚10分别串接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二极管,构成不同密码的编译码电路;一个双稳态延时电路002,反相器IC2的一个脚1分别经电容C18接地,经二极管D7、电阻R20接继电器一个脚JK-1,经电阻R19接反相器脚12,接二极管D4负极,其正极经电阻R6接三极管BG基极。一个脚2接语音电路IC5。一个脚3分别经二极管D8接反相器脚8,经电阻R8分别接反相器脚6,并经电容C8、电阻R11接语音电路IC4。一个脚4经电阻R7、二极管D3接键钮脚AN2-2,经电容C9接语音电路IC4。一个脚5经电容C4接地。一个脚7接地。一个脚10经电容C10接语音电路IC4,经电阻R17分别接反相器脚13和震动传感器TV一个极。脚11接二极管D5负极,其正极经电阻R6至三极管BG基极,经电容C17接反相器脚12,经电阻R18接正电。震动传感器一个脚和继电器一个脚JK-3接机车电瓶正电,另一个脚JK-1接机动车电门A;一个继电器节电电路003,正电通过电阻R9分别经电容C5接地,经继电器J和二极管D6至三极管BG集电极,正电经电阻R10、发光管LED接三极管BG集电极,三极管发射极接地;一个稳压电路004,机车电瓶正电接稳压电路IC6输入端,同时经电容C7接地,输出端经电容C6接地;一个语音放大电路005,反相器脚6经电阻R11分别至电阻R12、R14及经电容C11、C12接地,经稳压二极管W接地。语音电路IC4、IC5输出端经电阻R15接地,经电容C13接音频放大电路IC3一个脚3,经电阻R13接地。IC3一个脚1与另一个脚8之间串接电容C14。一个脚2、一个脚4分别接地。一个脚6接机车电瓶正电。脚5经电容C15接扬声器Y。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密码:传统的密码键采用电话键盘式的数字键,密码是一串阿位伯数字,既难记又易出错。本报警器仅用红绿二个键钮,密码是一组十字口诀,例如:“绿、红、绿、红、绿、红、红、绿、绿、红”,可以组合成1000组密码,操作键精简到只剩二个键,易记易操作。熄火时只需按一下绿色键就可完成加密。即使戴着手套或在黑暗中也可正确输入密码。万一密码泄密,可自行打开主机盒,拨动一个小开关,启用另一套备用密码。
2.传感器:采用位移震动传感器,与主机连成一体,灵敏、可靠、体小。
3.语音报警:用语音代替传统的“嘀嘀”报警,表达内容丰富,既可提示解密、加密状态,也可直接呼救。
4.功耗:由于采用CMOS集成电路和继电器节电电路,功耗极微,既使安装在长期不行驶的机车上,也不会出现电瓶电能不足报警失效的现象。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语音防盗报警器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动车语音防盗报警器外观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一民,未经江一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33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