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5243753.8 | 申请日: | 1995-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2462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正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正盛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轻工业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管状 物补强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状物之强化结构,尤指一种贴附有碳纤维化合材料之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
目前一般习用之金属管,多视其用途以特定金属材料(如铝、碳钢或合金等)直接加热抽、拉成中空且壁厚均匀之管状物;然而,一般习用金属管可承受之径向作用力远低於轴向作用力,当应用於仅侧面单向受力之场合(如羽球拍、网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时,若选用管径、壁厚较大之金属管以应强度之需,势将增加其重量、体积及成本,若选用管径、壁厚较小之金属管时,则其强度难以应付强大的击球力量,导致逐渐弯折、挠曲变形,难以求得其间之平衡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种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并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之优良特性,在金属管预定设计之空间结构上,采取半包覆方式,使其合为一体地紧密附着於金属管外,以获得一价格低廉,又具有相当强度及消震功能之金属管状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主要包含一金属管,该金属管之第一侧边壁厚小於相对之第二侧边壁厚,而不同厚度之两侧边相交界处,依其厚度差自第二侧边外壁逐渐向第一侧边之外壁过渡,形成渐进式之圆弧曲线;又,该第一侧边之外表面覆有一纤维类之复合材料层,该复合材料层之厚度、形状,恰使该管状物整体呈现均一之厚度,以增进侧向之强度及降低重量。
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於后:
图1系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2系图1的A-A剖面图;
图3系金属管之截面剖视图。
图4系包覆之纤维类复合材料层的截面剖视图。
同时参阅图1及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主要包含一金属管10,其中,该金属管10之第一侧边14之壁厚小於相对之第二侧边12之壁厚,而不同厚度之两侧边交界处之管外壁,依其厚度差,自第二侧边12外壁沿着圆滑曲度逐渐向着该第一侧边14外壁过渡,以形成渐进式之圆弧曲线16;又,该第一侧边14之外表面与该第二侧边12的差距空间内,覆有一纤维类之复合材料层20,而该复合材料层20之厚度、形状,恰使管体呈现均一之厚度,且,该复合材料层20内之长纤维轴向可依用途设定为与该金属管10之轴向呈平行或垂直状态,并於该复合材料层20与该金属管10结合之交界处,形成光滑平面之外观。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层之内部系由纤维组织结合了固化之树脂成份,共同形成一个紧密结实的组织结构,特别是该复合材料层20与该金属管10间互相黏结交界部分,相对地,是一个黏合的固着关系,当该金属管10承受来自侧向之作用力时,能具有适当的强度,又能产生一定程度之消震作用,且有效地降低金属成份所占之比例,利用复合材料之比重较金属材料小之特性,以降低整体重量,而以该复合材料层20之纤维轴向所具有之特性,更能增进其承受作用力之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金属管状物补强构造制作时,首先将纤维类复合素材,预先贴覆於该第一侧边14与该第二侧边12之空间差距内,再将整体置於模具中,经由高温加热,使该纤维类复合素材与该金属管10两者共同黏结成永久紧密的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所述金属管状物的特别构造,可降低金属材料的用量,重量轻、价格廉,且具有消震功能而强度相当。特别适用于制造羽球拍,网球拍,高尔夫球拍等用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正盛,未经陈正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37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式纸上魔术方块
- 下一篇:新型防静电抗电击活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