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衡秤体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5244247.7 | 申请日: | 199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3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06 |
发明(设计)人: | 姜瑞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托利多电子衡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5/00 | 分类号: | B60P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建观,郑建军 |
地址: | 21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衡秤体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汽车衡相邻秤体间的连接传力装置,属于电子衡器制造领域。
随着公路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汽车一次运载货物量越来越多,相应地汽车车身(包括拖挂车)越来越长,因此用于称量的单秤体汽车衡已难以满足需要,多秤体汽车衡便应运而生。对于多秤体汽车衡来说,要使其称重计量准确方便,秤体间的连接就显得十分重要。现有的秤体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螺栓连接;另一种是盲孔销连接。对于螺栓连接方式来说,如图1所示,以两节秤体为例,秤体2与秤体4由多个螺栓付3紧固连接,虽然连接牢固,但将两秤体连接成由传感器1构成的多支点整体梁结构,从结构力学分析,存在着“静不定”问题,使传感器1的受载情况变坏,从而影响汽车衡的计量精度。对于盲孔销连接方式而言,如图2所示,传感器支承梁2焊接在秤体1上,其悬臂端的上表面有一柱销盲孔7,相邻秤体6的端部焊有搭接梁5、搭接梁5的下表面同样有一柱销盲孔7,秤体1和秤体6通过与柱销盲孔7相匹配的柱销4活动连接,使秤体1的上表面和秤体6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当汽车由秤体1开到秤体6上时,载荷力通过柱销4的上下柱面传到秤体1的传感器支承梁2上,并由安装在传感器支承梁2上的传感器3来承受,从而达到称量的目的。这种连接方式因圆柱销4与柱销盲孔7之间有一定间隙,消除了对弯矩的约束,改善了传感器的受力状况,克服了螺栓连接方式产生的“静不定”问题,使汽车衡的计量精度得到提高。但是仍有一些不足。首先,由于搭接梁5下表面上有一柱销盲孔,秤体6安装时看不到柱销4,安装很不方便;其次,柱销4不仅要传递垂直的载荷力,同时要承受由于汽车向前运动所造成的秤体1与秤体6分离倾向的水平剪力,故柱销4的载面和搭接梁5的尺寸要求比较粗大,且需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通常还需进行热处理。而强度、硬度高的材料,其焊接性能一般较差,焊接时易产生裂纹,影响质量,相对而言成本也较高;再次,秤体6的传力点即柱销4的中心线与支点即传感器3接地点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较大,当重载汽车通过传力点时,若前一节秤体靠自重平衡不了重载汽车的重力矩时,前一节秤体就会发生翘头,当重载汽车继续向前行进时,由于受力发生变化,秤体翘起的一端就会骤然下落,使翘起端秤体上的传感器因受冲击而损坏,从而影响汽车衡的计量精度和降低了汽车衡的寿命。这种情况下汽车衡秤体的受力情况如简图3所示,根据杠杆平衡原理:GL1=PL2,即P=GL1/L2,式中:G为秤体1自重;L1为秤体1重心至支点(即传感器2)的距离;P为汽车的轴载荷重;L2为柱销3至支点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生产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计量精度高的汽车衡秤体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秤体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秤体上的用于固定安装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梁,固定在相邻秤体相邻端的搭接梁,搭接梁位于秤体端部的外侧,且搭接梁插入到安装有传感器支承梁的相邻秤体内,搭接梁下表面与相邻的另一秤体的传感器支承梁悬臂端的上表面接触,搭接梁上设有连接通孔,传感器支承梁悬臂端上与搭接梁的连接通孔对应部位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可以为盲孔或通孔,插销插入搭接梁上的连接通孔和传感器支承梁的连接孔中将两者连接起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托利多电子衡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托利多电子衡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42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车辆中梁多工位组合钻床
- 下一篇:自行车前后信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