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暖气包无效
申请号: | 95245571.4 | 申请日: | 1995-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25652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泽军 |
主分类号: | F28D1/02 | 分类号: | F28D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平,王俊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暖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通道浸没在流体或蒸气中的热交换器。
我国居民在冬季主要依靠暖气取暖,但暖气一般仅具取暖的单一功能。由于生活及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人们冬天洗浴、洗漱或炊饮用热水大多都是用炉灶烧,速度慢,水量有限,且不经济,污染大,到公用锅炉提水,使用不便。暖气管道中的热水一般是加有添加剂的软化水,不能也不允许直接使用。在暖气水箱内或管道内设置蛇形管用于加热管内冷水的热交换器,其换热效率及出水水压均较低,使用极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可取暖,又可取洗浴、炊饮热水,换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出水量大,水压高。热交换速度快的多用暖气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多用暖气包,包括由外壳(6)围成的箱体(15),箱体(15)内为暖气腔(7),暖气腔(7)上端接暖气进水管(8),下端接暖气回水管(11),热水通道亦设于箱体(15)内,其加热水管(12)设于暖气腔内,其特殊之处在于,设于箱体内两侧的挡板(9)分别与两侧外壳(6)构成两侧加热水腔(3),加热水腔(3)内的横隔板(4)将其分为加热子腔(2),两侧相应加热子腔(2)通过所述加热水管(12)连通构成类“S”型热水通道,一侧加热水腔(3)底部的加热子腔(2)下端接冷水进管(1),一侧加热水腔(3)上部的加热子腔(2)上端接热水出管(5)。
本实用新型的暖气腔(7)内可设置将其分隔为暖气子腔的导流板(13),导流板(13)的一侧可设置将相邻暖气子腔连通的导流孔(14),构成类“S”型暖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箱体(15)的表面可设置肋片,以增大散热面积。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具有由外壳6围成的箱体15,箱体15中间为暖气腔7,暖气热源的热水或蒸气可由暖气进水管8进入暖气腔7。暖气腔7内设有将其分为若干子腔10的导流隔板13,导流隔板13上设有导流孔14,设有暖气进水管8和暖气回水管11的暖气子腔内的导流孔14,分别设于暖气进水管8和暖气回水管11的对侧,相邻两导流隔板13上的导流孔14的位置分别位于暖气腔7两侧,由此构成类“S”型暖气通道。箱体15内两侧设置的挡板9分别与两侧外壳6构成两侧加热水腔3,加热水腔3内设置的横隔板4将其分为两个、三个或多个加热子腔2,加热水管12设于暖气腔7内,其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加热子腔连通,构成类“S”型的热水通道。即接于一加热子腔2上端和下端的两加热水管12,分别与对侧相应两相邻加热子腔2连通。冷水进管1接于一侧加热水腔3底部加热子腔2的下端,热水出管5接于一侧加热水腔3上端的加热子腔2上部。使用时,蒸汽或热水由暖气进水管8进入暖气腔,向前流动,经对侧的导流孔14流入下一暖气子腔10,然后继续通过导流孔14沿“S”型通道向下流,最后由暖气回水管11流出,蒸气或热水在箱体15内流过时,其热量通过外壳及设于外壳表面的肋片等散发出,可供取暖。需加热的冷水由冷水进管1进入箱体15最下端的加热子腔2,进行初次热交换,外壳6、挡板9及横隔板4均参与热交换。该加热子腔内的热水经加热水管12流入对侧底部加热子腔2,加热水在通过加热水管12时,与暖气腔7内的蒸气或热水进行热交换,进入对侧加热子腔后继续进行热交换,再通过设于其上部的加热水管12和加热子腔2继续沿“S”型通道向上流,打开热水出管5,经充分热交换的热水即可流出。本实用新型采用碳钢板、铸铁、不锈钢板、铝等材料均可。在暖气进水管8的进气或进水压力较大时,可省去暖气腔7内的导流隔板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既可用于取暖,又可通过供暖系统的蒸汽、热水将生活用冷水加热,供洗涤、淋浴、炊饮等用。
2、热能利用充分,节能效果显著,无环境污染。
3、换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出水水压高,出水量大。
4、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安装、使用方便。
5、适于家庭、宾馆等取暖和供热水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泽军,未经王泽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5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