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研磨机无效
申请号: | 96100242.5 | 申请日: | 199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986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02 |
发明(设计)人: | S·M·别兹博罗多夫;A·A·甘德罗夫;V·P·戈洛维诺娃;S·V·科诺瓦洛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亚兹赫马什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04 | 分类号: | B02C1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修哲 |
地址: | 俄罗斯联***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研磨机 | ||
本发明涉及研磨工艺,可适用于能源、化工及建筑行业。
常见现有的研磨机由两端带有锥型壁的水平转鼓组成,锥型壁与轴颈相联,轴颈由轴承支承。在研磨机的两侧轴颈处各设有两个水平支管,一个供研磨原料进料及研磨产物出料共用,一个用来将干燥—运载剂输入研磨机(1)。
这种研磨机的缺点在于:进、出料水平支管中材料通过率较低,而且中等粒度研磨产物会在该区域内循环。
消除上述缺陷的一个办法是在研磨机的水平进、出料支管中安装一个螺旋进料器(2)。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研磨机结构,减小整机尺寸,并在不减少容量的条件下,能调节粉尘与空气的混合比。
上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研磨机由支承在轴承上的水平转鼓构成,水平转鼓带有两个支管,一个是原料进料及尘一气混合物出料的共用支管,一个是干燥—运载剂进料支管。原料进料及尘一气混合物出料共用支管向下倾斜安置。为了进一步达到上述目标,将研磨机的干燥—运载剂进料支管也向下倾斜设置,且使之位于原料进料及尘—气混合物出料共用支管下方,将两者安装在一起,中间用隔板隔开。原料进料及尘气混合物出料共用支管的轴线位于转鼓轴线之上,在原料进料及尘—气混合物出料共用支管的内壁上安装可调节高度及倾角的隔板。
图1给出了本发明研磨机的总体图。
该研磨机由支承在轴承2上的水平转鼓1组成。在所述实施例中,在研磨机的两侧设有原料进料及尘—气混合物出料共用的倾斜支管3,在其下方,设有干燥—运载剂进料支管4,支管3与支管4安装在一起,中间用隔板5隔开。支管3的轴线位于转鼓1轴线之上。支管3内壁中设有一个可调节高度及倾角的隔板6。转鼓上安装有齿轮7,旋转驱动设备(图中未画出)通过该齿轮驱动转鼓转动。
该研磨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原料由支管3进入,沿着支管的斜面流入由齿轮7驱动而转动的转鼓1。借助于转动的转鼓1实施原料的研磨过程。干燥—运载剂从与研磨机轴线成一定角度的支管4流入,并通过隔板5干燥正在以管3中流动的待研磨的原材料。干燥—运载剂作为一股气流,直接冲刷转鼓中待研磨的材料,并沿着与进料相反的方向将研磨产物中的小颗粒通过支管3的上部带出研磨机。这种斜置在转鼓1轴线(尘—气混合物即从该区域流出转鼓)之上的支管3结构能促进尘—气混合物更充分地从转鼓1流出。
其次,干燥—运载剂是从支管4流入转鼓1的下部,这样不影响研磨产物的流出。而且尘—气混合物撞击到隔板6上并分离,一些大颗粒将随着进料返回到转鼓中间。当尘—气混合物在支管3中改变运动方向并撞击流进转鼓中的原料时,尘—气混合物也进一步分离。通过调节隔板6的高度及倾角来改变尘—气混合比。本发明的研磨机不管空气稀薄或转鼓中压力多大均可使用。
参考专利1. FRG Patent No1062532 50c17/10,B02c(西德专利,专利号1062532 50C 17/10,B02 C)2. USA Patent No.4181263 B02C 17/06 of20.09.78(美国专利,专利号4181263 B02C 17/06 78年9月20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亚兹赫马什公司,未经泰亚兹赫马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02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形成三维物品的光成形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喷油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