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方向盘的盖垫无效
申请号: | 96100850.4 | 申请日: | 1996-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6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06 |
发明(设计)人: | 细井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1 | 分类号: | B62D1/11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向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方向盘的盖垫。该盖垫包括一个用来保特盖垫原始形状的嵌衬和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用来覆盖住嵌衬的盖罩。
传统的盖垫安装在方向盘的中心,并且覆盖住从方向盘中心到包覆住方向盘后部辐芯的芯套端面的区域。
这类盖垫一般包括一个嵌衬和一个覆盖住此嵌衬的盖罩。嵌衬由硬质合成树脂制成,以保持盖垫的原始形状。盖罩由柔性合成树脂制成(参见日本实用新型公开No.平3-64154)。
当一冲击载荷从盖垫的前上方作用于盖垫的前部时,盖垫的外边缘往往会与包覆后部辐芯的芯套端面相碰撞。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在盖垫变形期间负荷随之增加。
为此,整个盖垫可以由柔性材料制成。这会减小作用于盖垫的冲击载荷,但会损坏盖垫的原始形状。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从前上方作用于盖垫前部的冲击载荷、且保持其原始形状的方向盘盖垫。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向盘盖垫,它覆盖从方向盘中心到包覆方向盘后部辐芯的芯套端面的区域,它包括: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盖垫盖罩;和一个用来保持该盖垫形状且被盖垫盖罩所覆盖的嵌衬;嵌衬包括一套,该套具有一个基本上为倒U形的截面且包覆后部辐芯,其中所述套包括至少一个槽孔,该槽孔沿所述后部辐芯的周边延伸,使得当盖垫变形时,槽孔变窄以防止施加到盖垫上的冲击载荷增加。
在本发明的方向盘盖垫上,嵌衬包括一个顶壁及从该顶壁末端向下延伸的前侧壁、后侧壁和侧面的侧壁,而且在顶壁与后侧壁之间开有第二槽孔,它沿着嵌衬侧向延伸,
此外,本发明的方向盘盖垫还可包括一个位于盖垫下方的吸能件。
当冲击载荷从盖垫的前上方作用于盖垫前部,该盖垫外周边往往会与包覆后部辐芯的芯套端面相碰撞。根据本发明,盖垫嵌衬的基本上为倒U形的套具有一个沿辐芯周边延伸的槽孔。盖垫变形时该槽孔变窄以防止冲击载荷量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盖垫有两层,用来保持盖垫原始形状的嵌衬和用来盖住嵌衬的盖罩。当没有冲击载荷作用在其上时,嵌衬能有效地保持盖垫的形状。
于是,当有冲击载荷从盖垫的前上方作用于盖垫的前部时,本发明的盖垫能保持原始形状和减小冲击载荷量。
第二槽孔在盖垫嵌衬的顶壁和后侧壁之间沿侧向形成。当有冲击载荷从盖垫的前上方作用于盖垫前部时,盖垫变形,第一槽孔首先变窄。此后,第二槽孔变窄进一步减小作用于盖垫的冲击载荷。
根据本发明,在盖垫变形之后吸能件变形而吸收冲击载荷。这样,方向盘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吸收了冲击载荷。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盖垫方向盘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方向盘中心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方向盘的俯视图,其中拆下盖垫和吸能件;
图4是沿图6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6中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装有吸能件的盖垫的仰视图;
图7是盖垫的仰视图;
图8是在盖垫变形之前盖垫嵌衬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在盖垫变形之后盖垫嵌衬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嵌衬的顶壁与后侧壁变形的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盖垫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现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包括那些落入由附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之内的各种变换形式或相当方式。
参看附图1至3,方向盘W包括一个轮圈部分R,一个轮毂部分B和四个轮辐部分S。轮毂部分B位于轮圈部分R的中心。每个轮辐部分S都把轮圈部分R和轮毂部分B联接起来。轮圈部分R有一圈芯1。轮辐部分S也有一个与圈芯1相连的辐芯3。圈芯1和辐芯3上与轮圈部分R相邻的一部分被一由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材料制成的芯套4所包覆。轮圈部分R和轮辐部分S构成一方向盘盘体M。该方向盘盘体M、盖垫22和吸能件7共同构成方向盘W。
轮毂部分B有一个由毂心轴套2a和毂板2b构成的毂心2。毂心轴套2a和方向盘转向轴(图中未画出)相连。毂板2b与毂心轴套2a及辐芯3相连。多个舌状板片2c从毂板2b的外边缘伸出用来固定后面将描述的吸能件7。此外,一个撑架2d也从毂板2b的外边缘伸出。吸能件7用螺栓18固定在撑架2d上。图中附图标记5所示的部件是一个适用于包覆毂心2底部的底罩。底罩5用螺栓6固定在毂心2上。
盖垫22位于轮毂部分B的上方,把盖垫22安装成覆盖住沿每个辐芯3四周包覆的芯套4端面。吸能件7位于顶盖22和毂心2之间,且其由金属板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08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