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微钙营养剂无效
申请号: | 96100984.5 | 申请日: | 1996-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93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1-24 |
发明(设计)人: | 柴之芳;陈求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微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10 | 分类号: | A61K33/10;//;3119;3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服务公司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陶贻丰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微钙 营养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制品,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微钙营养剂。
钙对人体健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缺钙将会导致人体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多种疾病。例如,儿童缺钙会出现佝偻病、鸡胸等疾病。中老年人缺钙会相继出现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易发生骨折,还伴有无休止的酸痛与疲劳症状。此外,中老年人的高血压、心率失常、糖尿病、溃疡病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与钙代谢紊乱有关。
人体所需的钙主要是由每日的饮食中得到补充,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营养标准指出:成人每天应补充钙质800-1200毫克。但是由于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品为主,这类食品的钙含量较低,所以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近年来多次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为300-500毫克,不足维持人体正常需要值的一半,从而缺钙严重。
为了弥补由饮食中摄入钙量的不足,国内外多年来已经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含钙营养制剂和医药制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钙制剂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石膏、龙骨、牡蛎,珍珠母、龟板等作为原料制成的中药制剂以及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西药制剂。这类钙剂存在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含钙量低,往往一服中药水剂,能浸出的钙不足10毫克,而西药制剂的钙含量也仅分别为9%及12%,二是钙的吸收性差。从而造成这类钙剂用量大而补钙效果差。另一类钙剂即为当前市场上较流行的活性钙。它以海洋生物牡蛎、贝壳为原料,经高温处理、粉碎后调制而成。可分为冲剂、片剂、胶囊、水剂等。这类钙剂的最大问题是“二次重金属污染”。由于环境污染带来的重金属毒物等在海洋生物中的蓄积,例如镉、铬、铅、汞等重金属元素易为海洋生物吸收而富集于壳中,制成活性钙后再进入人体中造成二次富条。
针对上述现有钙制剂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试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钙剂-超微钙营养剂。
本发明的超微钙营养剂是以天然无机碳酸钙为原料,经超微粉碎再与柠檬酸及其他添加剂混合制成,其组分如下:超微碳酸钙(颗粒度≤1微米):45重量%-70重量%柠檬酸、酒石酸、葡萄酸或天门冬氨酸中之一种: 30重量%-55重量%甜萄糖: 0重量%-0.5重量%维生素D: 每500mg元素钙为100国际单位
本发明的超微钙营养剂制备工艺如下:
将食品级轻质碳酸钙(北京建材化工厂生产)用常规机械气流法或碳化法超微粉碎,分级回收得≤1微米的超微碳酸钙细粉,在混合机中按比例与粉碎或15微米左右的上述有机弱酸颗粒、甜萄糖、维生素D均匀混合,最终得到细粉状的产品。
可用常规方法将本发明的产品制成袋装冲剂、片剂、胶囊、咀嚼片、口服液等形式。
本发明产品制成的冲剂与水混溶(成混悬液)后食用,也可与酸性、碱性食物相混食用,如可混入牛奶、粥、果珍等流体食物中食用或将其混入面粉中制成面食。其他产品形式可单独服用。
本发明的超微钙营养剂与现有市场上的钙剂相比,具有下列显著优点。
1、由于本发明的产品使用无机碳酸钙作为原料,因此产品中基本上不含其他有害杂质元素,完全避免了传经钙剂海洋生物,动物骨胳的“二次重金属污染”。经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对本发明产品的卫生检测证明,本发明产品中砷含量<0.1mg/kg,铅含量<0.5mg/kg,铜含量<0.5mg/kg。均大大低于食品强化剂活性钙国标GB9990-88中规定的最高允许含量。
2、由于本发明产品使用无机碳酸钙作为原料,从而本发明产品中元素钙的含量大大高于目前市场上钙剂中的元素钙含量。如以2g冲剂计,其钙含量即达500mg左右。因此,每日只需食用少量本发明的产品,即可达到补钙的目的
3、由于本发明的产品中的无机碳酸钙是经超微粉碎后形成的极细颗粒,其颗粒度≤1微米,大大提高了钙的生物利用率。因为要提高钙的生物利用率,必须要求固体颗粒的粒度细,比表面积大;又要求钙浓度梯度高。因此,只有制成固体的超细颗粒钙剂,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本发明产品中碳酸钙的颗度大大小于目前国内市场上颗粒度最细的肾骨胶囊(颗粒度为7微米)。
经航天部航天中心医院进行的纳米钙(即本发明的超微钙)生物利用度动物试验表明,纳米钙的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普通碳酸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微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超微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09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