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的高效冷轧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6101666.3 | 申请日: | 199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41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17 |
发明(设计)人: | 毛卫民;余永宁;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40 | 分类号: | B21B1/40 |
代理公司: | 新疆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汤建武 |
地址: | 830013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电解电容器 铝箔 高效 冷轧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领域,是一种生产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的冷轧压下量计算方法及相应的冷轧加工工艺即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的高效冷轧生产工艺。
不断发展的电子工业对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需求量下迅猛增长,因此中国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产量极高。可是目前这类产品所用铝箔却仍依靠进口。另一方面,国外有关铝业公司也在积极开展改善铝箔生产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
铝板的冷轧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均匀变形。这种不均匀变形表现为,板材内离开表面不同距离的地方冷轧结构很不相同,并出现剪切结构[毛卫民,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1992)86-89页],因而影响最终制成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内立方结构的生成。H.O.Asebeck等人的研究表明[Materials and Science Engineering,34,(1978)111-119页]面心立方金属冷轧过程中当1/d<0.5时会发生明显的不均匀变形,其中12=r(d-d1),式中d为轧前板厚,d1为轧后板厚,r为工作辊半径。但冷轧分析表明1/d值较大时仍时常有不均匀变形出现。针对这一情况W.Truszkowsik等人作了进一步研究[Proc.6th inter.conf.Textures of Materials,Tokyo,(1981),39-52页],他们认为对于面心立方金属当1/h=21(d+d2)>5时也会出现不均匀变形,而实际铝板冷轧变形是否均匀与1/h值是否大于5没有必然的关系,因而本专利申请的发明人曾研究出了保证均匀冷轧变形的专利技术即专利号为ZL9105576.2(发明人为毛卫民),但该专利技术对高效率地冷轧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有很大限制,因此也有待改进。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冷轧生产中的有关难题,提供一种生产该产品的高效冷轧工艺技术。
在上述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上,本发明又作了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既保证铝板冷轧成铝箔过程中变形的均匀性,同时又确保高效率生产的工艺条件应为
其中r为工作辊半径,d和d1分别为轧板轧前和轧后的厚度,尺寸单位为毫米。
本发明提出的制定冷轧工艺的计算原则,改进了原专利技术即专利号为ZL9105576.2(发明人为毛卫民)。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提供了铝板制成铝箔时冷轧压下量上限的确定方法,避免变形的不均匀性,同时,采用本发明,经过较少的道次轧制就可保证均匀变形,从而提高了工效,保证了高压电子铝箔的高效率冷轧生产,为最终生产出含极强立方结构的铝箔准备了必要的冷轧取向分布状态。
本发明的实施例:
设工作辊半径为180毫米,将5毫米厚的铝热轧板用原专利技术即专利号为ZL9105576.2(发明人为毛卫民),需要8个道次轧制成0.5毫米厚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
用同样的工作辊半径即180毫米,采用本发明确定道次压下率,只需5个道次就可轧制成0.5毫米厚的高压电解电容器铝箔,并可保证均匀变形,因而明显提高了工效。
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工作辊半径,由本发明即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16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送铸模及其中铸件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细晶粒NaY沸石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