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垃圾、化肥制造的复合肥及其工艺无效
申请号: | 96101847.X | 申请日: | 1996-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3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觉民;陈应;郑济柏;李友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川市城市生活废弃物农肥化综合开发试验场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5/00;C05F9/00;C05F9/04 |
代理公司: | 宁夏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郭立宁 |
地址: | 75000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垃圾 化肥 制造 复合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是涉及利用生活垃圾为基料制造的农用肥。
目前,农用化肥多属单元型或以化肥为基料制成多元复合肥,长期单纯使用化肥会引起土壤板结,土壤物理性恶化,且肥效短。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制成肥料用于农田,国内仅处于高温堆肥阶段(如天津、北京等地)。其工艺仅将生活垃圾通过高温发酵达到熟化及无害化处理后,经分筛直接用于农作物,这种肥料严格来说属营养土类,肥效低、用量大、效果差。中国专利局95年4月12日公告的《城市垃圾制造高效复合肥的最新技术》(公告号CN1101335A)介绍了一种城市垃圾制造高效复合肥的技术。该技术是在传统处理城市垃圾制造肥料为基础上,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经筛选→发酵→烘干→研磨→造粒→包装→磁化等工艺制得复合肥。该肥料对改变土壤物化条件,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作用,但单以城市垃圾为原料制成的肥料,仍具有肥效低、使用不便等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生活垃圾和化肥为基料制造的复合肥,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之技术方案为:将生活垃圾进行堆置后高温发酵,发酵堆积温度要达到60℃以上,堆积时间(按自然堆积)为20天,使其熟化并达到无害化要求;经无害化处理的垃圾用机械分筛进行筛选分离,作为制做复合肥的一种基料;将基料二次筛分破碎,呈粉状,经细度为<2×2mm2筛孔过筛;将垃圾基料与化肥按一定比例掺配并搅拌均匀,加适量成型液(水、硫酸、含生长素及微量元素的成型渣),经造粒机造粒成型;成型后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复合肥分筛成1-9.5mm粒径的成品。经无害处理的垃圾基料占60-70%,化肥基料占30-40%。
生活垃圾中各类物质成分:有机物(动植物)45-65%无机物(砖、石、灰碴)25-35%、易回收物(塑料、玻璃、金属等)6-12%。
垃圾基料含化学元素较多,其中:营养元素中,全氮含0.35%、全钾含0.43%、全磷含0.35%;微量元素中锌占259.3mgkg-1,锰占482.3mgkg-1,铜占48.2mgkg-1,铁占2.31%。
垃圾基料中含有重金属元素,如汞、砷、铬、铅等,均低于国家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
其中:化肥基料渗合比例,氮(以尿素计)比例为6-10%;磷(以普钙计)比例为15-18%;以钾(以氯化钾计)比例为9-12%。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复合肥的主要基料为生活垃圾,通过科学处理,变废为宝,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利用途径。
2.长期使用可明显改善土壤微结构,使土体松软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3.该复合肥可明显提高土壤肥力,肥效久、成本低,改土、培肥作用良好。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一.粮食类复合肥:
将生活垃圾堆置进行高温发酵,堆积温度为60℃以上,堆积时间20天,使其充分发酵及达到无害化处理后,经筛选作为复合肥的基料,将其料二次筛分,破碎;细度呈粉状,经<2×2mm2筛孔过筛;将垃圾基料和化肥(氮、磷、钾)基料按垃圾基料占60-70%、化肥基料占30-40%的比例搅拌均匀,加适量的成型液,经造粒机造粒成型,经干燥处理,分筛制成粒径为1-9.5mm成品。化肥比例N∶P2O5∶K2O=1∶0.8∶0.5;有机质>10%。
二.蔬菜类复合肥:
将生活垃圾进行高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等工序,复合肥的生产工艺同实施例一,其化肥比例N∶P2O5∶K2O=1∶0.5∶0.2;有机质>10%。
三.林果类复合肥
将生活垃圾进行高温发酵和无害化处理等工序,生产工艺同实施例一,其化肥比例N∶P2O5∶K2O=1.5∶1∶1;有机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川市城市生活废弃物农肥化综合开发试验场,未经银川市城市生活废弃物农肥化综合开发试验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18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