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02739.8 | 申请日: | 199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7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8-28 |
发明(设计)人: | 林宏二郎;岩野文幸;植田道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国化工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5/00 | 分类号: | B29C65/00;B65B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充填 管热封 装置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装有液体饮料等的管子每隔相当于一个容器的长度横断地热封的装置。
现有技术
在JP-A-4-154564中揭示了此种装置,该装置是用于对具有铝箔层的、以纸为主体的热封性积层体制管子进行热封的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该装置沿着管子两侧在每隔相当于一个容器的长度处,于切断管子之前,在预定切断部两侧对管子进行热封;该装置备有:开闭自如的一对加压部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上下2个加压垫,该加压垫设在其中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用于沿着管子两侧分别对管子的预定切断部两侧加压;带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上下2个笔直部的U字形高频线圈,该高频线圈设在另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用于沿着管子两侧分别对管子的预定切断部两侧加热;在两加压部件闭合时,在另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形成由上下加压垫加压的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整个带域是平坦的,并且,在两加压部件闭合时,该上下密封带域平行于上下加压垫的前端面。
上述现有装置中,由于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平行于上下加压垫的前端面,所以,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整个带域被均匀压力同时加压。
在这种装置中,为了良好地进行热封,对管子加压时,必须顺利地将液体从管子的密封带域排除。但是,管子内面不一定是完全平坦的,而有极小的凹凸。因此,用上述均匀加压的方法不能把进入凹凸处的液体排除出去,残存在密封带域内的液体造成密封不良。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管子加压时能顺利地将液体从管子密封带域排除而能进行完全热封的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
本发明的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是用于对具有铝箔层的、以纸为主体的热封性积层体制管子进行热封的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该装置沿着管子两侧在每隔相当于一个容器的长度处,于切断管子之前,在预定切断部两侧对管子进行热封;该装置备有:开闭自如的一对加压部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2个上下加压垫;该加压垫设在其中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用于沿着管子两侧分别对管子T的预定切断部两侧加压;带有相互平行延伸的2个上下笔直部的U字形高频线圈;该高频线圈设在另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用于沿着管子两侧分别对管子的预定切断部两侧加热;在两加压部件闭合时,在另一个加压部件的加压面上,形成由上下加压垫加压的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其特征在于,上密封带域形成部区分成挟着其中间高度部分L的下侧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及上侧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下密封带域形成部区分成挟着其中间高度部分L的上侧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及下侧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在两加压部件闭合时,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平行于上下加压垫的前端面,同时,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随着吃进各外侧而逐渐向远离上下加压垫前端面的方向倾斜。
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的倾斜角度最好为4~10度。
在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与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交界处的所需部位,也可以设置突条。
在本发明的液体充填管热封装置中,由于上密封带域形成部区分成挟着其中间高度部分L的下侧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及上侧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下密封带域形成部区分成挟着其中间高度部分L的上侧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及下侧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在两加压部件闭合时,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平行于上下加压垫的前端面,同时,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随着吃进各外侧而向逐渐远离上下加压垫前端面的方向倾斜,所以,在对管子加压时,在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中,成为容器外侧的部分被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强压,接着,成为容器内侧的部分被第2次带域形成部从外向内地依次减弱地加压。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管子加压后,为了密封而加热时,能把残存在内面树脂间的液体和熔融树脂顺利地从管子密封带域排出,能在第1次密封带域进行无残存液的完全热封。
另外,当第2次密封带域的倾斜角度不足4度时,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的液体排除不充分;当倾斜角度超过10度时,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的液体排除效果虽显著,但仅仅是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的密封效果显著;当第2次密封带域的倾斜角度为4~10度时,密封带域被恰当的压力加压。
因此,熔融的树脂和残存在内面树脂间的极少量液体流动,在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上得到完全的密封部。
此外,如果在上下密封带域形成部的第1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与第2次密封带域形成部交界处的所需部位设置突条,则在密封带域形成部的加压之前,密封带域先由突条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国化工机株式会社,未经四国化工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27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