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3168.9 | 申请日: | 1996-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014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宪奎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基础领域,特别涉及基础承载柱,挡土墙等。
已有的地下挡土结构的土体支护是采用成排的桩形成地下连续墙,该桩的施工方法包括钻孔灌注桩法,高压旋喷桩法等等,上述方法对软土地基较适合,但对坚硬土体的地基则很难使用,另外上述技术使用大量钢筋混凝土,高大的施工机械设备,其缺点是工艺复杂,工程费用高,施工速度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在较硬土体的地基形成土体支护结构,并且施工快速方便,所形成的结构受力性能好。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来实现的,其步骤包括利用水冲法成孔,将土体中的粘性土从孔中置换出,将土体中砾砂保留在孔中,将导管插入孔底,将底端带有挤压锚的预应力筋插入该孔中,通过上述导管向孔底高压灌注水泥浆,使该水泥浆与留在孔中的砾砂混合,该孔底注浆进行到该混合体顶面逐渐上升至孔口为止,对插入孔中的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并锚固。
另外可将上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件制作成承受荷载的桩。
可成排地形成多个相邻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以构成地下连续墙,上述的预应力筋为钢绞线或粗钢筋。
上述桩排沿竖向成形,在其顶部形成压顶梁承台,在桩排后侧沿斜向形成扩孔伞形地锚。
预应力筋的制作是采用对粗钢筋进行冷挤压分段对接再用细钢筋绑扎后制成。
上述地锚形成之前在桩排后侧的土体中沿斜向形成柔性水泥土,该地锚形成于该水泥土中。
在上述地锚中插入底部可收起打开的伞帽锚筋,该锚筋顶部锚于压顶梁承台上,而上述桩中的预应力筋采用底部带可开合的伞帽的预应力筋。
上述水泥土是通过水泥拌合法制作的,而地锚锚筋是以插入水泥拌合用螺旋钻中的方式随该钻设入地锚孔中的或在该水泥拌合用螺旋钻提出后以旋转方式插入水泥土中的。
上述地锚是这样形成的,即将其底部锚于锚帽上并且插有注浆管的预应力筋插入锚孔底,通过注浆管在孔底进行一次高压注浆,之后拔出注浆管,该管底部位于锚帽上方,然后进行二次挤密高压注浆。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在各种软、硬地基快速形成土体支护结构,由于所用钢筋可在现场分段制备连接从而无需高大的吊装机械设备,其施工场地较小,可就地取材并充分利用,降低了工程费用,所有施工都是在地面上操作,施工方便,所形成的结构既用作土体支护挡土墙,也可用作正式的地下结构承重墙,一墙两用,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整个施工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土体支护结构施工方法形成的土体支护结构立面图;
图2为预应力筋组合件透视图;
图3为斜孔地锚结构图;
图4为竖直预应力混凝土桩墙立面图;
如图1所示,按本发明方法,在基坑1侧壁形成成排的预应力混凝土桩8和9,该桩是这样形成的,首先利用水冲法形成竖直桩孔,在该孔成形时,调整泵的压力将不利于混凝土胶结的粘性土排出,将有利于胶结的骨料砾砂留于孔内,之后插入一段钢筋组合件10至孔底,其上带有注浆管11,通过注浆管11高压向孔底压入水泥浆,继续上述压浆步骤直至该混凝土顶面上升至孔口为止,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钢筋组合件10中的预应力筋,即粗钢筋12和钢绞线13进行张拉并锚固,在桩排8旁侧还可形成抗拔的预应力混凝土桩9,其步骤与桩8的基本相同,只不过其内插入的是底端带可开合的伞形帽3。在桩8和9后侧土体中利用带喷嘴的水泥拌合用螺旋钻沿斜向成孔,之后提出时一边喷水泥料一边旋转拌合形成水泥土14,之后将底部带开合的伞形帽5的地锚锚筋4以旋转方式压入水泥土中。当然上述锚筋4也可通过插入水泥拌合用螺旋钻中而由该钻带入锚孔中,在桩8和9顶部形成混凝土压顶梁台6,在该台上张拉锚筋4最后形成地锚7。
如图2所示,桩8中的筋由钢筋组合件10构成,它包括中心的从底部伸出的注浆管11,作为预应力筋的钢绞线13和粗钢筋12,钢绞线13和粗钢筋12底部通过挤压锚15锚于锚定板16上,锚定板16上连有隔离板16’,在钢绞线13和粗钢筋12外周沿环向绑扎有钢筋12’从而使它们相对固定。
图3表示一种地锚结构,它包括锚孔内的水泥沙浆,它是通过注浆管17注入的,该管插入下部锚固段26的锚帽18中,锚帽18上连有锚板19,预应力筋4通过挤压锚20锚于锚板19上。该地锚施工时,首先插入带注浆管17的锚筋4,进行一次高压注浆形成下部锚固段26,之后向上将注浆管提至锚帽18上方位置,再次进行挤密霹雳高压注浆,使该锚固区27的强度加大并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注浆后浆液会挤压渗入周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宪奎,未经李宪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31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信道随机接入通信系统
- 下一篇:致密洗涤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