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的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6103900.0 | 申请日: | 199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10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19 |
发明(设计)人: | 小竹宏之;野口直人;上野友三;石川正和;白泽博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丰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00 | 分类号: | B62D1/00;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连接 | ||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的连接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当从方向盘侧对转向装置施加冲击载荷时,使转向装置从车身侧构件脱离的连接装置。
以往,当沿轴向对转向装置施加冲击载荷时,使转向装置从车身侧构件脱离以吸收该冲击载荷的连接装置是公知的。而且,以往,这种连接装置包括:将支撑转向装置的托架与车身侧构件按规定的脱离载荷来固定的卡盒;与设在该卡盒的规定位置的贯通孔配合的圆筒构件;以及插入该圆筒构件把上述卡盒夹紧固定于上述托架与上述车身侧构件二者中的一方,把另一方夹持于上述卡盒的连接构件(例如,实用新型公开昭和56-18267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连接装置中,卡盒中的圆筒构件是相对于贯通孔来固定的。
因此,由于制造误差等原因,出现过圆筒构件相对于贯通孔的固定位置在轴向上存在着偏差的情况。这样一来,若圆筒构件相对于贯通孔的固定位置存在着偏差,则即使用同一扭矩紧固螺栓把卡盒连接于车身侧构件,对靠车身侧构件与垫圈来夹压的卡盒的压紧力也存在着差异,所以产生托架(转向装置)从卡盒脱离时的脱离载荷不稳定的缺点。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将支撑转向装置的托架与车身侧构件按规定的脱离载荷来固定的卡盒;与设在该卡盒的规定位置的贯通孔配合的圆筒构件;以及插入该圆筒构件把上述卡盒夹压固定于上述托架与上述车身侧构件二者中的一方,把另一方夹持于上述卡盒的连接构件;在上述的转向装置的连接装置中,使上述圆筒构件对于上述贯通孔可以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地配合。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于,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使上述圆筒构件在上述贯通孔中配合时,构成使之在扩径方向具有弹簧作用。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在制造卡盒时,即使圆筒构件对该贯通孔的配合位置在轴向上有偏差,连接卡盒时圆筒构件也能对于贯通孔相对移动。由此,能把卡盒夹压在合适的位置,能使对卡盒的压紧力恒定。因此,能使托架(转向装置)从卡盒脱离的脱离载荷恒定。从而,能使转向装置脱离时的脱离载荷稳定。
此外,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因为圆筒构件在扩径方向具有弹簧作用,故即使在卡盒制造后贯通孔因树脂蠕变而扩径,也能防止圆筒构件从贯通孔脱落。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可以得到这样的效果,即可以使转向柱脱离时的脱离载荷稳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的示构件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所示卡盒的制造后状态的平面视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4的左侧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的主要部分的仰视图;
图8是图3中所示套管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图1中所示主要部分的连接作业开始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中所示主要部分的连接作业结束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2-转向柱 3-托架
4-卡盒 5-垫片(压紧构件)
6-螺栓 7-车身侧构件
以下就图示实施例说明本发明,图1中1是汽车的方向盘,此方向盘1设在转向柱2的上端。如图2中所示,在转向柱2上整体地连接着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叶片形托架3。在托架3上左右两处分别形成上侧开口的缺口部3a。
在上述缺口部3a中扣合着合成树脂的卡盒4,卡盒4借助于作为连接构件的螺栓6连接于车身侧构件7,螺栓6的头部配合着作为压紧构件的垫片5。而且,借助于车身侧构件7连接的卡盒4,位于缺口部3a的邻接位置的托架3的两面被夹持着,因此,转向柱2能靠给定的脱离载荷而脱离地被保持于卡盒4(车身侧构件7)上(参见图10)。
从而,在方向盘1受到超过上述脱离载荷的冲击载荷的场合,托架3及转向柱2就能从卡盒4脱离,这时设在转向柱2下方的以往公知的冲击吸收机构8就能压曲。借此就能吸收从方向盘1侧加在转向柱2上的冲击。
于是,如图3至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卡盒4包括具有大体相同梯形轮廓的一侧部4A和另一侧部4B,这些一侧部4A和另一侧部4B由一对连接部4C的连接。卡盒4以这样一种状态与上述缺口部3a扣合,即把上述连接部4C折弯,把分立状态的一侧部4A与另一侧部4B面对面彼此连接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丰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大丰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39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燃涤纶及阻燃有色涤纶纤维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带套装螺旋件的螺旋式运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