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水电池用的正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4801.8 | 申请日: | 199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48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1-30 |
发明(设计)人: | 阿明卡里洛;安田秀雄;藤田雄耕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2 | 分类号: | H01M4/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水 电池 正极 活性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制备用于无水电池的含锂镍氧化物的方法。
近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人们期待着新的高性能电池出现。目前,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二氧化锰-锌电池用作一次电池,而铅酸蓄电池和镍电池,如镉镍电池、锌镍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用作二次电池。
如钾的水合物碱性溶液等,或者硫酸水溶液等被用作这些电池的电解质。使用这类水溶液作为电解质的电池工作电压不大于2.3伏,这一数值是水的分解电压。如果电池体系的工作电压高于2.3伏,则水会分解,结果难于达到稳定性地蓄电。
因而,在工作电压为3V或更高的电池中,必须使用一种无水电解质作为电解质。这类电池的典型例子就是用锂作为负电极的锂电池。对于一次电池,有二氧化锰-锂电池和碳氟化物-锂电池;对于二次电池,有二氧化锰锂电池和钒氧化物锂电池。
用金属锂作负电极的二次电池中,由于产生金属锂的树枝晶状沉积物而易于产生短路,因而有电池寿命短的缺陷。另外金属锂的反应速度很高以致于难于保证安全。因而,作为高容量电池,设计了一种称之为锂离子电池,该电池用石墨或碳作为负极,用钴酸锂作为正极,将其用作高能量密度电池。
然而,钴酸锂价格昂贵,已提出用含锰的复合氧化物锂或镍酸锂作为替代物。对于含锰复合氧化物锂的情况,存在电池的理论容量密度低的问题,当进行重复充/放电循环时,容量降低幅度较大。
另一方面,镍酸锂(含锂的镍氧化物)与已在实际中应用的钴酸锂具有同样的晶体结构,它是由晶面为NiO6的八面体构成,在其结构中,锂插入到氧的八面体中,然而,据《SolidState Ionics》,44,87,1990、《Chem.Express》,7,689,1992或《the 3rd Battery Discussion Lecture Summary Collection》,pp21,1992的文献报导,此结构类似于岩盐结构,镍离子和锂离子彼此易于相互取代,因而存在结构不对称导致容量降低的问题。
关于制备镍酸锂的方法,如据电化学会志(J.Elec-trochem.Soc.),140,1862,1993文献报导,Ni(NO3)2、Ni(OH)2和NiCO3作为镍的基础原料,而Li(OH)2、LiNO3和Li2CO3作为锂源,在750℃到900℃下进行热处理。据Chem.Express,7,689,1992文献记载,将NiCO3和LiNO3压制成颗粒状,再于氧气流中750℃下经热处理合成。据欧洲专利公开说明书0345707和美国专利4,980,080(1989)记载,在700℃下对NiO和LiOH混合物进行热处理。此外,据《SolidState Ionics》,69,238,1994记载,在650℃下对Ni(OH)2和Li-OH进行热处理。
另一方面,为稳定这种镍酸锂,提出用其它元素代替部分锂的设想。如在Solid State Ionics,57,311,1992文献报导。部分锂用锰取代。
在Chen.Express,6,161,191文献中,部分镍用钴取代。有关的制造方法是:将Ni(NO3)2、Co(NO3)2和LiOH的溶液一起混合,然后在90℃下先将此混合物初步干燥,再于800℃的空气中热处理,由此制得含钴的镍酸锂LiNi1-xCoxO2)(0≤x≤0.5)。
在Solid State Ionics,53-56,370,1992文献中,对Li2CO3、NiO和Co3O4的热处理是在800℃~1000℃下于氧气氛中进行。
另外,人们希望使用一种氧-镍氢氧化物,如在日本专利公开说明书昭63-19760A中记载,用含20~75%钴的氧-镍-氢氧化物作为锂电池的活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池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喷射阀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镍-基超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