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冶炼硅铝铁合金的新型直流电弧炉无效
申请号: | 96104813.1 | 申请日: | 1996-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015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山;牛庆常;阎庚太;张玉平;秦润忠;孙善海;徐晖;张广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山东省新汶矿务局泉沟煤矿 |
主分类号: | F27B3/08 | 分类号: | F27B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铁合金 新型 直流 电弧炉 | ||
本发明属于铁合金领域中的冶炼设备。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冶炼硅系高电耗的硅铝铁、硅钙、硅钡合金的埋弧式电弧炉。
直流电弧炉技术已在炼钢上得以广泛应用。但在铁合金领域中的应用才刚起步。各种技术的不同点,体现在底电极结构的变化上,一般均采用单电极和导电炉底。如公告号为CN20669061μ的所提出的直流电弧炉,与现有单电极直流埋弧式矿热炉技术相似,但由于只用两根石墨棒将电流引入碳块组成的底电极,石墨与碳块的电阻相差较大,电流主要集中在石墨块上,造成整个炉底的电流分布不均,进而导致炉底的温度不均,不利于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不利于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气参数(导电效率高,电流分布均匀)和性能指标都很好的,可用于冶炼需要高温高电耗硅铝铁合金的新型直流电弧炉。
针对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1.炉体采用普通电弧炉(矿热炉)炉体,而电极改为一根电极。2.底电极由纯铁或普通钢制成,其大小和炉底面积相等,并由两侧(小功率)或四侧(大功率)引入电流。引入电流的电极与底电极为一块整钢制成。为减少内源热(电阻热),宜采用低电阻的钢块,其表面还应打磨光滑。如小功率的直流电弧炉,可用一整块的石墨电极块做成底电极。3.底电极之上有一个用钢圈预埋法整体成型的、并经焙烧而成的碳素电极层。 碳素电极层与钢质底电极之间是先进的导电性能良好的绝热材料--镁碳砖。采用特殊措施保证碳素电极层与镁碳砖层,镁碳砖层与钢板电极层之间的低电阻紧密联接。4.钢质底电极下面是水冷套,当冶炼在冶炼需1900℃左右才能还原的硅铝铁或硅铝钡时,由于熔炼坩埚的高温经过炭砖后,温度仍很高,可能会熔化钢质电极,应该通水冷却,以保证电极可以正常工作。如用镁碳砖代替碳砖,则水冷套只作为冷却系统意外事故的备用设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用钢圈成型法形成的碳素底电极保证了炉底能耐3000℃左右的高温,用于冶炼1900℃需高温才能还原的、市场急需的硅铝铁和硅铝钡合金。2.用整体形成的石墨(碳钢)底电极,由于能使电负荷和电流在整个炉底分布均匀,从而使炉底火力不过于集中,坩埚较大,温度也均匀,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3.为使底电极碳钢不因坩埚传导出高温而烧坏,可不用碳砖而用良好的导电绝热材料镁碳砖,可显著减少热损失,有利节能。4.碳钢下面的冷却水套可以使电极和坩埚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结构简单,冷却效果较好。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中,1带加固钢圈的炉壳,2为耐火砖碎块,3为底电极的碳素打结层,4钢质底电极,5为电极夹和导电铜瓦(带水冷管)。6.钢质底电极的水冷管,7.工字钢,8.绝缘耐火砖和混凝土组成的底座。9.绝热材料层。10.耐火砖,11.碳素打结层。12.镁碳砖。13.铜瓦。14.钢质底电极的电流引入端。15.顶电极。16.顶电极铜瓦。17.电弧。
电流靠水冷铜瓦13与电极夹5形成的电能导入结构14,被引入钢质底电极4。再经导电性良好的绝热材料镁碳砖12,进入碳素底电极层3,在此,与顶电极(自焙电极)15之间产生电弧17。靠电弧热把堆放在周围的炉料熔化,并在1900℃~2000℃的高温下,碳还原生成硅铝铁合金,定期从出铁口(图中末标出)出铁。出铁完成后,推下炉料,继续开始冶炼。如此循环,形成不断加料,不断出铁水的连续冶炼过程。为保证炉内必须的高温和节能的需要,炉体四周有绝热材料9和气隙式耐火材料碎块2以及耐火砖10组成的保温层,最外层有带加固筋的钢板组成炉壳。
据试验结果,由于有上述特点的底电极结构,该新型直流电弧炉冶炼硅铝铁合金,产量提高10%,能耗下降8%,基本不涨炉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山东省新汶矿务局泉沟煤矿,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山东省新汶矿务局泉沟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无级调速的少滚子差啮合式活滚变速器
- 下一篇:一种同底异面双面立绒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