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份聚酯纤维和长丝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4843.3 | 申请日: | 1996-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0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发明(设计)人: | 维尔纳·凯吉;维尔纳·施蒂比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姆斯·英芬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6/84;D01F6/62;D01F1/08;D01D5/30;D01D5/34;D01D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激扬 |
地址: | 瑞士苏***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组份 聚酯纤维 长丝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依次通过如下各步骤由一种相同的聚酯的已改性熔体和未改性熔体制造双组份聚酯纤维的方法:
-在加入改性内酯和其它可能的添加剂并使其均匀混合后,对一部分数量的聚酯进行改性,
-将此部分数量的共聚聚酯与其余数量的未改性聚酯合并到至少一个双组份纺丝头组中,
-纺出双组份线,
-将单根的线合并为丝束或者纱,以及
-经过牵拉、卷曲和热处理进一步加工此丝束或纱。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部分数量聚酯和其余数量聚酯使用的是来自交互缩聚的熔体。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部分数量聚酯和其余数量聚酯以粒料形式存在,而改性内酯与该部分数量的粒料混合。
4.按照前述各项权利要求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熔体挤出机中混合该改性内酯。
5.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特别是连续地将改性内酯混入熔体料流中,因此是均匀地混入熔体中。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是借助于静态混合器进行的。
7.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聚酯是含有至少90%mol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8.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聚酯是含有至少95%mol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9.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改性内酯是具有内酯基团的化合物。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是含有6~12个碳原子的内酯。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酯是ε-己内酯。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改性生成的共聚聚酯与相应的未改性聚酯具有相同的相对粘度,并含有呈统计分布的ω-羟基羧酸单元。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0分钟之内进行部分数量聚酯的改性。
14.按照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0分钟之内进行部分数量聚酯的改性。
15.按照权利要求13或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15分钟之内进行部分数量聚酯的改性。
16.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数量熔体的温度在265~310℃。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数量熔体的温度在270~295℃。
18.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其它添加剂是可溶的惰性添加剂。
19.按照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添加剂是控制着色的添加剂和催化剂。
20.按照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催化剂是含有锡(Ⅱ)和锆(Ⅳ)的化合物。
21.按照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催化剂是二辛酸锡(Ⅱ)和乙酰醋酸锆(Ⅳ)。
2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并列(S/S型)或并列中空(S/S中空)的构形纺出双组份线。
23.按照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出S/S型双组份线的情况下,计量出相对于已被改性的部分料流的4~12%mol的ε-己内酯,用于改性。
2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芯/鞘(C/C)的构形纺出双组份线。
25.按照权利要求2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C/C型双组份线的情况下,计量出相对于已被改性的部分料流的20~40%mol的ε-己内酯,用于改性。
26.按照权利要求1~25中之一的方法可以生产出的双组份纤维或长丝。
27.按照权利要求1~23的方法可生产出的由聚酯和内酯改性共聚聚酯组成的自卷曲双组份纤维或长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姆斯·英芬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埃姆斯·英芬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84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别用于汽车的扭振减震器
- 下一篇:金属矿粉造粒块粘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