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密封隔离技术无效
申请号: | 96105409.3 | 申请日: | 1996-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87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陈瑞荣;易建湘;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石油管理局油田处采油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遂胜 |
地址: | 4331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隔离 技术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油田注水井环空保护用的封隔隔离技术,特别是一种用化学配方产物来代替机械式封隔器的新技术。
目前,国内外油田合注井环空中投加杀菌缓蚀剂防止油套管腐蚀时,通常的作法是在保护液的下端加一级封隔器以防药力扩散,或用频繁的加药来保证效果。前一种方法用目前常用的水力压缩式封隔器可以达到较佳效果,但要动井下管柱,作业量大,对合注井来说经济上不合算且不能用于套管变形井;后一种方法浪费药品,防腐效果不佳,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本发明则用化学方法,在保护液下端反应形成软密封,起到与机械式封隔器相似的作用。该技术合理、实施方便,解除时只需用注水流程加一定压力即可洗出,既达到了隔离保护液保证药效的目的,又不用动管柱,从而大大节约了费用。同时该技术亦可在不能用机械式封隔器的套管变形井中应用。
本技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配方:A液:0.5~1.2%聚丙烯酰胺+0.1~0.4%亚硫酸氢钠+0.1~0.2%重铬酸钠,其分别用量为:5Kg~12Kg,1Kg~4Kg,1Kg~2Kg,其余为水,常温下混合而成。B液:4~12%聚丙烯酰胺单体+0.006~0.5%过硫酸铵,其分别用量为;40Kg~120Kg,0.06Kg~5Kg,其余为水,常温下混合而成。施工方法为:(1)清洗油套管环空;(2)配制A、B用液;(3)反替A液0.5m3,反替B液1.0m3,再反替A液0.5m3,最后用保护液反替至设计位置;(4)关井反应;(5)恢复正常注水(正注)。
本实用新理型配方合理,使用可靠,与采用机械式封隔器相比,经费几乎没有增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施例:按最佳配方配制:称取含量为0.85%聚丙烯酰胺8KG,称取含量为0.2%的亚硫酸氢钠2KG,称取含量为0.1%重铬酸钠1KG,其余为水,常温下混合,然后搅拌可配成1m3A液。称量含量为8%的聚丙烯酰胺单体80KG,称量含量为0.2%的过硫酸铵2KG,其余为水,常温下混合,然后搅拌可配成1m3B液。施工时,具体实施方法为:(1)、清洗油套管环空,钻完一口井时,首先下入一种大直径的钢管,该钢管称之为套管,在套管中又下入一种小一定比例的钢管,该钢管称之为油管,油管与套管之间的空间称之为环形空间(即为环空);(2)、配制A、B用液;(3)、反替A液0.5m3,反替B液1m3,再反替A液0.5m3,最后用保护液反替至设计位置,所为反替,就是将A液或B液从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用泵车注入油井的需要位置,多余的液体从油管排出到地面;(4)、关井反应;(5)、恢复正常注水,即从油管将油层用水注入到地层。石油专业用语:从油管到套管方向注入液体称之为正替,从套管到油管方向注入液体称之为反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石油管理局油田处采油工艺研究所,未经江汉石油管理局油田处采油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54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