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结构体及阻尼覆膜形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5476.X | 申请日: | 1996-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58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观音立三;林俊一;川合秀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3/24 | 分类号: | F24F1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结构 形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空气调节机的阻尼结构体及一种阻尼覆膜的形成方法。
空气调节机如图5所示那样由室外装置10、室内装置20以及主管道构成,主管道由连接室外装置10和室内装置20的高压管道31和低压管道32组成,这些机器构成密封回路,工作气体被封入密封回路中。
上述室外装置10的主要部件有压缩机11、四通阀12、换热器131和扇风机132组成的换热装置13、消声器14、冷气用毛细管15、储存装置16、室外装置侧逆止阀17、控制阀181、182等,这些部件安放在室外装置侧外壳结构19内。
上述室内装置20的主要部件有换热器211和室内扇风机212组成的换热装置21、暖气用毛细管22、室内装置侧逆止阀23等,这些部件安放在室内装置侧外壳结构28内。
室外装置10的管路安排状态如图6所示那样,由于各种机器和管道配置的密度很高,环形管和蛇形管用得很多。另外,由于毛细管15采用内径小而长度大的管,其直径细的部分卷成环状以改善防振的效果和安置的状态。
室内装置20如图7所示那样,由底壳191、后壳192、前壳193、195、侧壳194形成。虽然由于部件少不象室外装置1 0那样复杂,从而省去管路的安排状态而未在图中示出,但其管道布置同室外装置10一样,也具有由环状细管构成的毛细管22。
下面,将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的冷气运行和暖气运行情况。在冷气运行时,由上述压缩机1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阀12进入室外的换热器131,冷却后成为冷凝液体,由冷气用毛细管15减压后,在室内的换热器211内蒸发气化,经上述四通阀12吸入到上述压缩机11中,完成一个循环。
另一方面,暖气运行时,由上述压缩机1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经四通阀12进入上述室内的换热器211,冷却后成为冷凝液体,经暖气用毛细管22减压后,在上述室外的换热器131内蒸发气化,经上述四通阀12吸入到上述压缩机11中,完成一个循环。
近年来,对于这样的有制冷循环的空气调节机,虽然紧凑化、低噪音化得到发展,但紧凑化与低噪音化包含有相反的内容,所以要同时解决两者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在现有的空气调节机中,为防止压缩机11作为振动源的制冷循环系统的振动传递,以及防止在制冷循环内循环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时产生的制冷剂音声的传递等,如图8所示那样,采用在管道8及毛细管5上卷绕板状的阻尼部件9的形式。
以上述压缩机11等为振动源的振动通过支承部件向壳部件传递时,使板产生振动,增大了装置的噪声。另外,由于振动使空气发生振动,因而把噪声放射出去。
为防止管道的振动和板的振动、对振动体产生减振作用,这种将板状的阻尼部件9贴附到振动体上的方法,不仅适合用于前述环状管道组件的减振,而且也作为常规手段适合用于板的减振。
在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机中,是将板状阻尼部件如上述那样卷绕到管道和毛细管上,采用这样的方法,会在管道与毛细管间产生空间,吸振、吸音效果降低,而且阻尼部件卷绕时挤压状态的不同会使吸振、吸音效果产生偏差,另外,由于空气调节机主体的小型化使卷绕的阻尼部件与空气调节机主体内部的组成部件接触,为此会产生异常声音及导致管道破损等。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日本专利申请实开昭60-68367号公报所公开的实用新型。该实用新型如图9所示那样,将管道11和毛细管12组成的管道组件17浸入到容器16中的液体状的橡胶类树脂13中后,向上提起,即可在管道组件17上形成阻尼覆膜14,然而树脂13硬化耗时太长,并不实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装置所存在的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防止振动以及在防止振动的基础上降低噪音的阻尼结构体及阻尼覆膜,其应用的对象除具有吸振和吸音效果、紧凑而且生产率高的空气调节机中的管道组件外,还包括直管、蛇形管等结构物的管道,以及形成结构物的外部形状的壳结构体。
(1)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的阻尼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在被减振结构物的表面上形成由减振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阻尼覆膜,该减振性高分子材料中混合有通过光照射能引起硬化反应的光聚合开始材料。
在该发明中,被减振结构物表面上通过光照射形成的、由减振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阻尼覆膜,是一种内部损耗系数大、弹性模量小、无约束的粘弹性覆膜,利用其内部损耗系数大这一点来产生减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54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硅钢的制造方法和硅钢
- 下一篇:移动式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