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5512.X | 申请日: | 199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87381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草野和也;中川干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01D39/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无纺布 过滤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适合于空气过滤器的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以往,对于空气调节器、空气清洁器、吸尘器、风扇加热器、OA机器、车辆驾驶室用空气清洁器等机器的空气过滤器,为了将环境空气中或者导入机器内部的进气排出机器外的排气中的粉尘、煤烟、臭气物质、花粉等进行捕集,使环境空气净化或者对机器的工作环境空气进行调整,采用了各种的过滤器。
对于这种过滤器,公知的是采用了极化高分子薄膜或者薄板的各种过滤器(特公昭59-25612号公报、特公昭59-25613号公报、特公昭59-25614号公报、特公昭59-51323号公报,特公昭60-17235号公报)。
另外,还公开了将极化树脂薄膜解纤形成无纺布形状,然后将其单独或者与其它部件复合,用做过滤器的技术(特开昭55-132615号公报、特开昭55-134621号公报、特开昭56-47299号公报)。
然而,作为由极化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器的一般倾向是其初期捕集效率可以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更具体地说,若在极化无纺布制造之后就测定灰尘的捕集效率,会显示其效率非常高,而将其暂时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测定捕集效率的话,就常常会看到比刚制造之后捕集效率降低的现象。
另外,以往的极化无纺布在用做过滤器的情况下,为了求得低的压力损失,其厚度都非常薄,并且使用了低密度材料。这样,其机械强度便不足,会出现二次加工时破损、伸长等问题。另外,其形状保持性差,重叠起来成型加工时操纵性差。
另一方面,近年来空调机等机器要求节省能源及低噪音,因而,希望过滤器压力损失低,并且更为紧凑。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用作空气过滤材料的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它显示出了高的捕集效率,并且捕集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小,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出优异的捕集性能,而且机械强度好,操作容易,形状保持性良好。
另外,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加工成型性优良的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的制造方法。而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一种形状保持性高、压力损失低、过滤效率高且紧凑的极化过滤器。
为了实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它是将由热可塑性树脂制成的极化薄膜通过解纤而得到的解纤维丝网制成的极化无纺布与由合成纤维制成的网状物通过压花,部分地进行加压热融合而形成的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其压花部的单元面积为0.05至5平方毫米,并且压花面积率为2%-30%。
而为了实现上述第2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化无纺布的过滤材料的制造方法,它将由热可塑性树脂制成的极化薄膜经解纤而得到的解纤维丝网所形成的极化无纺布以及由合成纤维制成的网状物用压花部单元面积为0.05-5平方毫米、且压花面积率为2-30%的压花滚,以低于热可塑性树脂的软化点的温度进行加热、挤压,使极化无纺布部分地热融合而形成一体化,同时,让该极化无纺布与网状物构成的合成纤维的接触部分全面地热融合,从而形成极化无纺布与网状物一体化的工艺。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第3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上述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向一个方向连续弯折成波纹状,并且将折曲部顶部之间互相连接,架设由热熔性树脂构成的线状保形材料而构成的极化过滤器。
图1是本发明的极化过滤器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测定捕集效率用的装置说明图。
下面对本发明的极化无纺布过滤材料(以下称为本发明的过滤材料)以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过滤材料通过将极化无纺布与由合成纤维构成的网状物进行部分加压热融合而制成。
在本发明的过滤材料中,极化无纺布由热可塑性树脂制成的极化薄膜经解纤而制得,其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平均纤维宽度在80μm以下,最好是由10至70μm的解纤维丝网制成。本发明中,平均纤维直径以及平均纤维宽度是采用适当量例如100根以上的纤维,用30倍的显微镜照像,将照片中的纤维1根根地用尺来测定,用下式计算出来的。
di:纤维直径(宽度)、n:总纤维数
因此,这种极化无纺布,目付量为10-150克/平方米,最好是10到50克/平方米,这样对发挥出高的捕集效率很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5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防雨锁盒组合件
- 下一篇:草类纤维造纸制浆黑液的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