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彩色阴极射线管无效
申请号: | 96105914.1 | 申请日: | 199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亨;桑原雄二;蒲原英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1J31/20 | 分类号: | H01J31/20;H01J29/18;H01J29/07;H01J29/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忠忠,叶恺东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彩色 阴极射线管 | ||
1.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
装有实际上为矩形形状的面板(10)和被定义为在上述面板内表面上、具有互相正交位置关系的第一和第二轴的管壳(5);
配置在上述面板内表面上的屏部(13),该屏部具有: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延伸的三色荧光层在上述第二轴方向上并排成多列而形成的荧光屏(25);和在该荧光屏上形成的多个分区荧光层;
在上述荧光屏的三色荧光层间隔内形成、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遮光层(23);
配置在上述管壳中、分别使单电子束照射上述屏部,以便对上述屏部进行多个分割区扫描的多个电子枪(16);
由安装在构成上述管壳的多个漏斗的外周上的主偏向装置和辅助偏向装置组成、使上述各电子枪发射的单电子束分别偏转的多个偏转部(19),
分别对应上述多个区域设置的通过单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分区荧光层生成的分区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部(21);
响应由上述光电转换部检测的分区信号控制上述偏转部的控制单元(50);
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区荧光层具有:与上述三色荧光层延伸方向平行、与上述遮光层重叠设置在上述荧光屏(25)上的多个第一分区荧光层(26),和多个第二分区荧光层(27);
上述第一分区荧光层与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在上述屏部的上述各个区域上具有同样的图形;
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在分别与上述遮光层重叠的位置、沿着在上述第一轴方向以确定的间隔并列的直线以多个点状形成,所述多个点状与上述三色荧光层延伸方向倾斜成一定角度地设置在上述荧光屏上,且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的所述多个点状在沿上述第二轴方向延伸的共同线上以确定的间隔排列;
上述光电转换部(21)具有:通过上述单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第一分区荧光层上产生的第一分区信号的第一光电转换装置(20a),和通过上述单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上产生的第二分区信号的第二光电转换装置(20b)。
2.一种彩色阴极射线管,包括:
装有实际上为矩形形状的面板(10)和被定义为在上述面板内表面上、具有互相正交位置关系的第一和第二轴的管壳(5);
屏部(13),该屏部具有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延伸的三色荧光层在上述第二轴方向上并排成多列而形成的荧光屏(25),该荧光屏配置在上述面板内表面上;
安装在管壳内与上述荧光屏相对配置的荫罩(40);
安装在上述荫罩上的多个分区荧光层;
在上述荧光屏的三色荧光层间隔内形成、沿着上述第一轴方向延伸的多个条状遮光层(23);
配置在上述管壳中、分别通过上述荫罩使单电子束照射上述屏部,以便对上述屏部进行多个分割区扫描的多个电子枪(16);
由安装在构成上述管壳的多个漏斗的外周上的主偏向装置和辅助偏向装置组成、使上述各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分别偏转的多个偏转部(19);
分别对应上述多个区域设置的通过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分区荧光层产生的分区信号的多个光电转换部(21);
响应由上述光电转换部检测的分区信号控制上述偏转部的控制单元(50);
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区荧光层具有:沿着与上述三色荧光层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并列设置在上述荫罩(40)上的多个第一分区荧光层(26),和多个第二分区荧光层(27);
上述第一分区荧光层与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在上述屏部的上述各个区域上具有同样的图形;
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在分别与上述遮光层对应的位置、沿着在上述第一轴方向以确定的间隔并列的直线以多个点状形成,所述多个点状与上述三色荧光层延伸方向倾斜成一定角度地设置在上述荫罩上,且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的所述多个点状在沿上述第二轴方向延伸的共同线上以确定的间隔排列;
上述光电转换部(21)具有:通过上述单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第一分区荧光层上产生的第一分区信号的第一光电转换装置(20a);和通过上述单电子束扫描,检测从上述第二分区荧光层上产生的第二分区信号的第二光电转换装置(20b)。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分区荧光层(26)和第二分区荧光层(27)由发光光谱峰值互相不同的荧光物质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59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