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采用异步传输模式适应层的准同步数字层次单元中的信号传输系统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6840.X | 申请日: | 1996-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4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2-27 |
发明(设计)人: | C·-Y·元;Y·-I·金;G·-S·李;M·-G·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29/00 | 分类号: | H04L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醒,王忠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异步 传输 模式 适应 同步 数字 层次 单元 中的 信号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一般涉及信号变换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采用一些ATM(异步传输模式)适应层(AAL)的准同步数字层次(PDH)单元中进行信道化信号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准同步数字层次(PDH)通过一组位速率和一些多路转换模式来定义;这些多路转换模式用于将几个不必同步的64K比特/秒的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络)信道多路转换成一些位速率更高的信号。
通常PDH单元能提供多种服务。其一是采用信道关联信号(CAS)或信道化T1信号,提供PBX(专用交换分支)接口服务。第二种功能是提供一种多路转换器(T1/E1/T3)接口服务。此外,PDH单元还提供数字交叉连接及信道化T3服务。
PDH的数据传输格式与异步传输模式(ATM)的数据传输格式不同。随着ATM数据传输使用的增加,对从PDH数据至ATM数据和从ATM数据至PDH数据变换的需要也将增多。但是现有的变换方案利用的是昂贵复杂的硬件电路,以此来变换和传输这些必不可少的数据。
由上可知,目前需要一种简化的系统和方法,以进行从PDH至ATM数据和从ATM至PDH数据的变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行PDH至ATM数据和ATM至PDH数据变换的系统和方法,它能够基本消除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所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一般而言,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ATM适应层AAL1,提供了两种不同拓扑结构之间,即PDH和ATM之间的交叉连接,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在DS3(数字信号级3)PDH和672个DSO ATM信道化数据之间的接口。
AAL1层实现分段和重组(SAR)功能。在发送侧,AAL1将更高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段成一些由一个48字节信息字段和一个5字节单元首标构成的适当大小的ATM单元。该首标确定和识别各个不同的通信。在接收侧,AAL1层将这些ATM单元重组或重新构成为一些更高层的PDU。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作为实例和广义上的描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准同步数字层次(PDH)和异步传输模式(ATM)数据的交互变换系统,其包括:在PDH至ATM的变换中,一个链路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一网络链路的第一数字信号;一个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连接成接收该第一数字信号,并将其变换为多重第二数字信号;多个ATM适应层模块,用于接收相应多组的第二数字信号,并产生相应的多个ATM适应层模块单元流;一个第一级单元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用于将此多个适应层模块单元流变换成一个第一多路转换的单元流;一个第二级单元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用于将该第一多路转换单元流与一个第二单元流相组合;以及一个路由器(router),用以接收已组合的单元流,并将其变换成一个ATM单元,以便传输给一条总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TM数据至PDH数据的变换系统,其中所述路由器从总线接收一个ATM单元,并将该ATM单元变换为组合单元流;第二级单元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将组合单元流分段成一个第一多路转换的单元流和一个第二单元流;第一级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将第一多路转换的单元分段成多个适应层模块单元流;ATM适应层模块将这些适应模块单元流变换成一些相应多组的第二数字信号;多路转换器/多路分解器将这些第二数字信号组合成一个第一数字信号;以及链路接口单元接收此第一数字信号并传输给网络链路。
应当理解到,以上概述及后面的详细描述,都是举例性和解释性的,旨在为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解释。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上述的及其它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在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PDH/ATM交叉连接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系统接收侧部件的更详细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系统发送侧部件的更详细的示意图。
现在参见附图,特别是参见图1,其中示出了采用本发明通信的PDH/ATM接口装置及方法的系统结构10的总体概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8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