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粘度氯甲基化聚砜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7032.3 | 申请日: | 199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49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夏;张东华;王静荣;刘忠洲;张保成;刘福谅;韩式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G75/20 | 分类号: | C08G75/20;B01D71/6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道濂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度 氯甲基化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粘度氯甲基化聚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按如下重量比准备反应材料:
特性粘度为0.51至0.8的聚砜∶二氯乙烷∶氯甲醚∶氯化锌=(0.8-1.2)∶(10-15)∶(0.8-1.2)∶(0.06-0.08);
把聚砜在60℃至90℃的真空烘箱中烘20至40小时,氯化锌在110℃至140℃的真空烘箱中烘24至48小时;
向装备有自动控温仪传感器(5)、冷凝管(10)和搅拌器的可加温反应釜(2)中先放入聚砜和二氯乙烷,在室温下搅拌2-3小时使聚砜完全溶解,然后放入氯甲醇和氯化锌进行反应,由自动控温仪控制反应温度在50℃至60℃,反应4至10小时,反应完毕使其自然冷却;
采用包括升降台(1)和反应釜(2)的出料装置出料,出料后用甩干机甩干,再用真空烘箱烘干,装于带封口的塑料袋中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出料装置包括:升降台(1),带加热金属膜的陶瓷加热锅反应釜(2),带有三个口的釜盖(3),其中,在釜盖(3)上的一个口(4)内装备并固定有控温仪传感器(5),釜盖(3)上的另一个口(7)做为溶剂和其他化学组分的出口,釜盖(3)上的第3个口(8)装有温度计(9)并作为投料口,冷凝管(10)和溶剂收集瓶(11),釜盖(3)的空间位置是用铁架子和卡子(6)固定的,而反应釜(2)放置在升降台(1)上,可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釜(2)内注入2/3体积的去离子水,由控温仪控制水温在80℃至90℃,用升降台(1)把反应釜(2)抬升至与釜盖(3)紧密扣合;
从投料口(8)徐徐投入氯甲基化聚砜反应液,过6-10分钟后,当收集瓶(11)中不再有液体滴入时,用升降台(1)使反应釜(2)降下来,把析出的氯甲基化聚砜取出,然后把釜体升上去,再投入氯甲基化聚砜反应液,循序进行;
把收获的块状氯甲基化聚砜剪成碎片,用去离子水浸泡、冲洗,置于甩干机中甩干,然后自然风干,再用真空烘箱于20℃-40℃烘干,装于带封口的塑料袋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70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