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果脱毒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7461.2 | 申请日: | 199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9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13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立鉴 |
主分类号: | A23L1/015 | 分类号: | A23L1/015;A23L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43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果 脱毒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去白果种子中氰化物毒性的方法。
银杏又称白果,其种仁可以食用,由于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作为保健食品深受人们青昧,但由于白果种仁中含有氰化物,直接食用,容易引起氰化物中毒,严重能使人致死。因此,一般都将白果种仁经高温蒸煮后食用,高温可以破坏大部分氰化物,但仍有相当量的氰化物残留在种仁中,过量食用仍能使人中毒。另外,由于高温蒸煮亦破坏了白果仁中所含的一些特效营养成份,大大降低了其保健和药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用化学方法对白果种子进行处理,在保持白果种子活性的情况下,脱去其种仁中的氰化物,使白果种仁可以直接食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碳酸钠溶解在水中,配成浓度为10-15%的碳酸钠浸泡液,将刚采下1小时内的新鲜成熟的白果种子放入事先备收的碳酸钠浸泡液中,液面高出种子20-30mm。浸泡3-4小时后,将全部种子涝出浸出液,让其通风透气,约2-3分钟后,再放入浸泡液中浸泡3-4小时,再捞出通风透气,其步聚为:浸泡3-4小时——通风透气3-4分钟——浸泡3-4小时——通风透气3-4分钟……如此反复操作,待累计浸泡时间达50-70小时,即可将白果种子取出用清水浸泡30分钟左右,捞出晾干,即完成整个脱毒过程。
本发明利用白果种子在碳酸钠溶液中浸泡,溶液中Na+、OH-等离子经新鲜种皮渗透到种仁中,对氰化物起到破坏降解作用,通过对溶液浓度、浸泡时间等的控制,达到脱毒的目的,同时又能保持白果种子的新鲜和活性。经多次实践证明,该法效果明显,经脱毒的白果种子,种皮色质白;同未脱毒的种子一样耐贮藏;经试种表明,脱毒种子均能保持活性;生食口感好,无苦涩味;经化学分析检测表明,经脱毒的白果种仁中的氰化物总量在0.1mg/kg以下(未脱毒白果种仁中的氰化物含量在32mg/kg左右),可以直接食用。
本发明所用的碳酸钠为食用型,如食用食碱,所述的碳酸钠浓度为碳酸钠和水的重量百分比,整个操作过程均在常温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立鉴,未经董立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7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塑溶胶在吸声领域的应用
- 下一篇:超细碳酸钙填充粉末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