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微波炉中使用蒸汽传感器自动控制烹调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8121.X | 申请日: | 199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61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宇电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H05B6/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炉 使用 蒸汽 传感器 自动控制 烹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微波炉中使用蒸汽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烹调的方法。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在微波炉中使用蒸汽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烹调的方法,其中对随烹调室的状态而变化的蒸汽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检测,以在由这种装有蒸汽传感器的微波炉进行自动烹调操作的同时,有区别地确定空气冷却时间。
图1为一示意图,示出了其中装有蒸汽传感器的一般的微波炉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在通过使用蒸汽传感器来控制自动烹调操作的微波炉10中,当高压变压器100给磁控管200加上高压电时,磁控管200产生微波,微波对腔体300形成的烹调室内的食物进行加热。
同时,从加热了的食物所产生的水蒸汽则随着风扇电机400的送风操作而从第一送风孔311流进,并依次随经过第一放气孔(exh-austholes)321和第一排气孔(dischargeholes)500的空气流被排放出。该第一送风孔311形成在腔体300的第一侧壁310的上部,而该第一放气孔321形成在与第一侧壁310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的下部。另外,水蒸汽还随着依次流经第二放气孔331、风通道600和第二排气孔700的空气流被排出。该第二放气孔331形成在腔体300的顶部的中央部位。然后,沿风通道600排出的水蒸汽由一个装在第二排气孔700的进气口处的蒸汽传感器800来检测,此传感器还具有压电装置的特性,以在自动烹调操作期间对加热时间进行足够的控制。
图2示出了蒸汽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蒸汽传感器800(所谓超导传感器)的形状为一盘,其结构为一个置于该盘的中心部位,由陶瓷制成的第一盘820,第二盘830环绕在第一盘820周围。第一电极端子821和第二电极端子831分别与第一盘820和第二盘830相连接。当蒸汽传感器800吸入或排出热量时,蒸汽传感器800经第一电极端子821和第二电极端子831产生一检测信号810。
授予Kim等人的美国专利No.5,436,433中公开了一种微波炉的自动解冻装置和其控制方法实例。这里,一转台置于烹调室内,可以转动。一气体传感器置于微波炉的放气端口附近,并在解冻操作期间感测出经放气端口从烹调室排放出的气体或蒸汽量。还向一微处理器输出一气体量信号。该微处理器通过该气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启动来计算解冻时间,并输出一解冻控制信号,用来驱动微波炉。一输出驱动装置按照微处理器的解冻控制信号控制高频电磁波的输出强度。磁控管按照该驱动装置的输出信号来产生相应该解冻时间的高频电磁波。一电源按照微处理器的解冻控制信号给解冻装置提供电能。
授予Yang等人的美国专利No.5,445,009给出了一种用来检测微波炉中的湿度的装置和方法的实例。这种不用任何屏蔽部件来除去微波噪声影响的装置和方法增加了湿度信息检测的可靠性。按照此专利,对于市电交流频率的每一个半周期都要计算由湿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湿度值的累积差,通过将计算的累积差彼此相互比较来确定磁控管的振荡期间和非振荡期间,并且将在确定的磁控管的非振荡期间内得到的湿度感测值作为湿度信息用于控制自动烹调。为了更进一步除去微波噪声的影响,该湿度传感器还可以包括用来对引入到该传感器的微波噪声进行旁路的电容。
授予Lee等人的美国专利No.5,395,633公开了一种自动烹调控制方法,可作为用来自动控制低水分含量食物烹调的方法的例子。该方法通过利用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能够以最佳的低水分含量来烹调食物。当接收到一个对应于低水分含量食物的按键信号时,进行初始化。然后,在10秒钟内从湿度传感器读取10次连续增加的输出电压,来确定表示最大湿度的最大电压。在确定该最大电压之后,对该输出电压是否已达到了相应于从该最大电压中减去一微小电压所得到的感测电压进行确定,该微小电压因微波炉中的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当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已达到该感测电压时,结束烹调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宇电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未经大宇电子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8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光封装
- 下一篇:光盘的原盘制造装置以及光盘制作装置和方法